汉语言近代史——白话文诞辰百年

2021-09-19 12:07:23

 

1917年1月,创刊一年多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文学改良》,这篇由规整文言写成的文章,却字字要诛文言的命。

 

年轻的旅美留学生胡适在文中大力摒弃“之乎者也”,倡导用白话文写作。《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在文后加“识”以表赞同:“白话文学,将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随后,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以“不容反对”、“绝对之是”等专断的语言,明确指出白话文写作在文学革命中的地位。

《新青年》刊登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1918年1月,《新青年》践行自己的主张,从第4卷第1号开始全部改用白话文,以新式的标点符号进行排版,专门开辟了白话新诗的园地。一场浩浩荡荡的白话文运动开始了,《新青年》杂志成为运动的主阵地。

 

1918年5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第一篇用白话文写作的小说,也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之后,鲁迅陆续发表了《孔乙己》和《药》等白话小说,把新文学推向了高潮。

鲁迅像和《狂人日记》漫画

 

年底,(1889~1927)、陈独秀创办白话周刊 《每周评论》,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1896~1950)、罗家伦(1897~1967)等创办白话月刊《新潮》,白话文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开花。

 

1919年4月,国语统一筹备会开第一次大会。刘复、周作人、胡适、朱希祖、钱玄同、马裕藻等提出《国语统一进行方法》的议案。


没有改革是一帆风顺的,白话文运动很快遭到一些学者的猛烈攻击。如古文家林纾攻击白话文为“引车卖浆者言”;南京东南大学教师胡先骕批判白话文“随时变迁”,后人看不懂;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等据理驳斥,引起一场关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论战。


然而,“五四”运动的爆发,给白话文运动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白话文一时间成为青年热情的精神载体。


1920年1月,,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4月,,其他各科教科书,亦相应改用语体文。

 

至此,白话文运动终于妇孺皆知,普罗天下。正如鲁迅最初所期望的那样,白话文成为了“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

 

再后来,随着简化字的逐步推行,汉语逐渐演变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样子。

 

作为一种语言的文言文已经作古,而古汉字也大多销声匿迹。古迹的消逝,文明的新生,这是宇宙间永恒的交替。然而,许多古语仍然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形象造型保存下来,像极了见证了沧桑历史的智者,在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保持着本心。

 

比如“爨”字(读cuan),五行俱全,神形兼具,既是姓氏、族名,又是戏名、字体,更有烧火煮饭的本意,早在我国最早的百科词典《广雅》中已有记录。

《爨龙颜碑》拓片(泰岳爨文化交流中心收藏)


诸多文化因素凝结为一枚汉字,就连历史也舍不得将其舍弃,于是我们将其保护起来,守护这份文化的永恒。


我们在中国基金会创立爨文化公益项目,搭建爨文化交流中心,像保护一口历史的泉眼,让文明的泉流常涌常新。我们组织禅心佛缘、水墨山东等诸多文化艺术活动,引领正本清源的精神传统。

 

接下来,我们将计划推出“书香乐美”版块,遴选人类文明中最美丽的篇章、最迷人的旋律、最美丽的影像,邀您一共回顾经典,品味永恒。

 

关于泰岳文化交流中心

泰岳爨文化交流中心是以中国基金会“爨”文化公益项目为载体,秉承真心生大爱,结缘有情怀、有良知的企业家,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融文化、科技、金融、地产、传媒、大健康等行业,打造一个相融共生、携手并进合作共赢的高端平台;旨在“爨”好人、“爨”好事,让志愿者在事业发展,身心愉悦的同时力所能及的做公益,让生命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