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11:57:21
在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是拥趸无数。一天,荷兰著名的雅典娜神社出版社找到林恪,打算让他牵头翻译一部中国文学经典之作。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哥舒玺思和马苏菲,三个人兴奋之余,也在琢磨:到底选哪部名著呢?
“我们觉得应该是最具多重性的《红楼梦》,它能带荷兰读者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马苏菲说。
今年1月,哥舒玺思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红楼梦》堪比莎士比亚、普鲁斯特的经典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如果不把这部文学巨著翻译成荷兰语,那是一大缺憾。”
有趣的是,在之前其他一些国外“红学家”们,就给《红楼梦》做出过各种注解和译本,有人因不能接受悲剧结尾,还脑洞大开写起了续集。只不同的结尾就有二三十种,有的续集写到林黛玉重生,有的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不难看出,国外读者对《红楼梦》的热爱。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曾有删减版的荷兰语《红楼梦》出版,这个版本是基于上世纪30年代翻译家弗兰兹·库恩的德语版而来,省略了优美的诗歌,因此,荷兰文读者难以得见《红楼梦》的全貌。
而这次,“翻译三人组”要完成的是《红楼梦》全本的翻译。原本推算要耗时8年,没想到,一干就是13年。
林恪说:“牛津英语版的译者为了专注翻译《红楼梦》,在40岁左右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辞去了大学里的职位,与此相比,我们算快的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复杂词汇多如牛毛,还有大量的古诗词翻译,这些都是翻译中的难点。此外,要把清代白话文翻译成明白晓畅的现代荷兰语,并且尽可能保留原著的风格,也绝非易事。
哥舒玺思承认,刚开始翻译的时候找不到感觉,都翻到第15回了,还确定不了翻译风格。“直到翻译到后面了,才返回来给它定调。”
《红楼梦》中有许多极富浪漫色彩的名字,比如——袭人。在中文里“袭人”源于“花香袭人”,而在荷兰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他们会如何翻译呢?
在他们看来,神秘的汉字也是中国人的日常。于是,经过多次推敲,他们最终选了中性的“BEKORING”一词,在荷兰语中代表“魅力”“诱惑”。
林恪说:“我希望呈现真实生动的中国文化,只有通过自然的语言,才能呈现出真正的文化特质。”
《红楼梦》中的诗词部分由马苏菲翻译,她有段时间住在法国乡下。“当读到关于夕阳的诗,恰好看到夕阳西下,身临其境,就知道该怎么翻了。”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句话怎么翻译呢?三人讨论了很久,得不出最让人信服的结论,于是请教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界泰斗、荷兰著名汉学家伊维德教授,他一天之内就给出了最终翻译。
伊维德说,翻译只是一种手段,完全体现原始作品的完美翻译,严格来讲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可以接近原始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