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发疯文学?你怕不是只看懂了一半林妹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2024-04-17 10:40:34

这两天,网络上一种名为“林黛玉发疯文学”的内容火了!网友们竞相造句、评论,热情异常。

有人认为,“林黛玉发疯文学”是将经典踩在脚下秀优越感,令人不适。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学经典的影响力。

而事实上,我们如果只看这些文字本身,不难发现读者们眼中,林黛玉本身的性格和语言特征:敏感、自我、直爽,言词犀利。

黛玉的性格以及语言向来如此吗?难道她真的只会“发疯”?

错乎哉!片言谁解诉秋心,少女黛玉的心路历程,可不只是敏感和直爽,随着她的成长,她的人际关系、处世态度、性格特质也发生了变化,一个虽不完美,却真实立体的黛玉始终触动着每个读者。今日份的推荐,来自人大附中崔秀霞老师的《青春红楼: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文摘有删节)。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写秋天天气转凉,黛玉犯了旧疾,宝钗和宝玉分别来探望病中的黛玉。这一段文字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这里,我们主要来看看黛玉和宝钗的关系。

这一回里写到正值秋分前后,黛玉犯了嗽疾,在房中将养。宝钗前来探望她,两个人促膝谈心,黛玉对宝钗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 又说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要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这一番话,正道出了宝钗、黛玉二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勾连 《红楼梦》前面的相关情节去思考:

黛玉所说 “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指的是什么事情?

此时的黛玉与宝钗之间,解开了以往的误会和心结,满是姐妹间的体谅和关心。“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正是指前面第四十回行酒令时黛玉不小心说了 《牡丹亭》 《西厢记》里面的曲词 “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等,当时有一处不留心便不会注意的细节,“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这是显然被宝钗发现了,但是宝钗没有当场点破,而是私下里找机会提醒黛玉以后不可再看此类书移了性情,这让寄人篱下的黛玉体会到了姐姐一般的关心,一席话把黛玉说得垂头心下暗服。这正是第四十二回的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的一番话解开的是以往黛玉对她的重重猜忌,令她相信宝钗是真心为自己好的。这件事是二人之间关系转 变的直接原因。黛玉对宝钗不再因猜忌而刻薄、尖酸,而是充满了对知己的感念和姐妹间的脉脉温情。

除这个最直接的原因之外,我们还可以去推想:宝黛之间情感的稳定,是否也是影响宝钗与黛玉情感的重要因素呢?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中宝玉所倾诉出的 “你放心”三个字,二人情感的明朗化,让黛玉的一颗心踏实下来,于是她不再严阵以待,不再把宝钗当成自己情感上的 “假想敌”,整个人都放松舒缓下来。

可以说黛玉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的变化,是与她的情感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我们再来看第四十九回中薛宝琴的出场。面对宝琴这么完美, 又受大家喜欢的女孩子,大家可以想象黛玉对宝琴的态度会是什么样子的。按照黛玉之前的性格,大家肯定会想,黛玉心中又要不自在了吧。

正说着,只见琥珀走来,笑道:“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 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宝钗忙起身答应了, 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屈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说话 之间,宝玉黛玉都进来了。宝钗犹是嘲笑。湘云因笑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却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琥珀笑道:“真心恼的,再没别人,就只是他。”口里说,手指 着宝玉。宝钗湘云都笑道:“他倒不是这样人。”琥珀又笑道:“不是他,就是他。”说着,又指着黛玉。湘云便不则声。宝钗忙笑道:“更不是了。我的妹妹和他的妹妹一样, 他喜欢的比我还甚呢,那里还恼。你信云儿混说。他的那嘴,有什么实据。”宝玉素昔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且尚 不知近日黛玉和宝钗之事,正恐贾母疼宝琴,他心中不自 在;今见湘云如此说了,宝钗又如此答,再审度黛玉声色 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心中闷闷不解。因想 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如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一时,林黛玉又赶着宝琴叫 “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是亲姊妹一般。

琥珀、湘云、宝玉等人都像我们中的一些读者一样,拿黛玉之前的表现去推测,担心宝琴的受欢迎会让黛玉不高兴。但有了前面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及送燕窝的情谊,宝钗知道自己与黛玉的关系已然不同,坦然说道:“更不是了。我的妹妹和他的妹妹一样, 他喜欢的比我还甚呢,那里还恼。”黛玉声色确实不像往日一样, 而是与宝钗所说的相符,没有一丝嫉妒与不快之意,只是亲热地拉着宝琴的手喊妹妹,像亲姐妹一般。

宝琴作为宝钗的堂妹,黛玉对宝琴的态度,其实是黛玉对宝钗态度的一个折射,说明黛玉早已完全放下对宝钗的芥蒂,将她视为自己的姐妹了。这里宝玉纳闷于黛玉的不同往常的表现,借 《西厢记》里的戏词问黛玉:“那 ‘闹简’上有一句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最妙。‘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七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 ‘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这实则是问黛玉什么时候接受了宝钗。黛玉 说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于是从说错了 酒令起,连同送燕窝和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这一脉下 来,可见黛玉对宝钗误会的化解,是她与宝琴和睦的直接原因。

同时,我们还可以去推想,宝琴这个人物的出场,更多地也是在测试宝玉与黛玉二人之间的情感。二人的感情经过种种波折,再经过 “诉肺腑”一回中情感的明朗化,已经到了情比金坚的程度。不用说宝钗、湘云,现在即使有那么完美又受欢迎的宝琴到来,黛玉也知道这丝毫不会影响到宝玉对自己的心意,不需要再去担心 了。所以她放下了一切剑拔弩张的防护,坦然平和地去面对这一 切。到了下面第五十回中,折梅立于雪中的宝琴在众人眼中美得不可方物,且与身后的宝玉颇为登对,引得贾母详细询问宝琴的年庚八字、家中境况,似有为宝玉求配之意。这事若搁在从前,黛玉准又会因感受到新的威胁而与宝玉大闹一番。大家还记得之前元妃赐 红麝串、张道士求亲时宝黛之间爆发的激烈的争吵吗?但此处我们完全不见黛玉嫉妒吃醋的表现。在接下来的第五十一回中,宝琴作怀古诗被宝钗批评有两首于史无考时,黛玉还 “忙拦”下来,为宝琴说话,完全没有把宝琴当成自己的 “假想敌”。黛玉在意的,是宝玉对自己的心意。现在她笃定宝玉对自己的心意是专一的,所以少女黛玉那一颗因不确定的爱情而煎熬的心,现在也踏踏实实地放 下来了。在情感上有了安全感的黛玉,对人对事,以更多的和缓友善代替了之前的剑拔弩张。完美无缺的薛宝琴这个人物的设置,似乎更多地具有工具性的意味,她的出场似乎更多是为了检验宝玉与黛玉二人情感的牢固程度,是二人情感的一块 “试金石”。而我们看到,宝黛的情感发展到现在,不管是宝玉还是黛玉,显然都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于宝玉来说是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宝琴的好他看在眼里,由衷地赞叹 “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然而这样的美与他无关,他心中只有 “弱水 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黛玉;于黛玉而言,她再也不会因为各种层出不穷的潜在威胁而与宝玉之间生出猜忌与罅隙了。

这一切,皆因 “放心了”的缘故。这是宝黛情感的稳定带给黛玉的成长与变化。

这时的黛玉甚至有点不像她原来的自己了。这是一个走向了成 熟的,不再与这个世界对抗,或者说与世界和解了的她。第四十五回的这个秋雨夜,真是黛玉人生中寒凉中又有温度的一个夜晚,像初雪天里的红泥小火炉。对宝钗、对宝玉、对婆子, 她皆有温情,有体谅之心。

这是黛玉的成长,又或者,在秋雨凉夜,人都带了一点微温的脉脉温情。在那寒凉的人世里,在那微茫如荡舟江上的人世里,这一点温情也足以抵御之后的无限荒寒了。我们再看第四十八回,搬进大观园暂住的香菱央求黛玉教她作 诗时,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 还教得起你。”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下来。按理说香菱跟宝钗住在一 起,向宝钗学诗更方便。但我们对比前面,香菱央求宝钗教自己时,宝钗一句 “我说你 ‘得陇望蜀’呢”就推托过去了。在教香菱作诗时,黛玉是最有耐性的老师,不厌其烦地给她推荐诗集,与她谈论诗歌的好处。当香菱作完一首诗兴头头地来找她 时,黛玉耐心地拿着诗稿和她讲究,给出自己的建议。在大家都嘲笑香菱作诗疯魔了时,黛玉却一直郑重地对待这件事,直到改到第三遍,香菱终于作出一首新巧有意趣的诗来。在这里,黛玉从未因与香菱身份上的高下之分而如何,而是平等、真诚地与她探讨。我私下里揣测,书中虽未明写,但黛玉的倾心相助里,应该也有对香菱身世的同病相怜之意吧―――她们都是这世上无父无母、无根无蒂的孤女,一己之身寄居在这里;而在这样的境遇里,她们又都拥有着最诗性纯粹的灵魂。于是她乐意去引导香菱,帮助她以诗歌获取一丝逃离污浊现实、暂得喘息的机会。

被认为 “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待人其实是最真诚的。与黛玉的成长相比,宝钗似乎一出场就是一个成熟理智的人, 我们在她身上极少看见成长的痕迹。她的性格特质是更趋向于稳定的。然而成长中的黛玉,是更为触动我们的。她的迷茫、挣扎、痛苦都那么地打动我们。反而一个过度理智的人,让我们感觉失了 “真”,也少了一种贴心贴肺的亲切。这正是黛玉这个人物的魅力,是她虽不完美,却打动我们的原因。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