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师《佛前十不求》原文+白话译文+现代译文+《藕益大师传》

2022-05-18 15:13:42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处;或按扫二维码查看平台历史消息+电台+网盘+海量经典圣贤教育影音资料下载





藕益大师:佛前十不求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娇奢必起。娇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碍。无障则所学等。学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未证谓证。究魔无根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望求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则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白话译文:


一、念佛的人不应该求无病,求无病就生贪心,贪心一生就会破戒、会退道心。在身体有病时应做到心中无病,不以病为病。患病不能懊恼,应以病苦作为帮助自己修行的良药。


二、人处于世间,不要求没有磨难。无磨难则骄奢之心必起,骄奢之心起就会压倒一切求法之心。经历磨难会抵减人的骄奢心,要以磨难作为获得解脱的资本。


三、要经常审视自己的心,别去追求成功之路无障碍。如果没有障碍,修行之心就会懈怠,就会停滞不前,就很容易在未得道时而认为自己已经得道了,要会解决障碍,让障碍没有生存的根基,障碍也就不存在了,要将障碍视为解脱的磨练。


四、做事不求容易达成。太容易成功就不能磨练坚强的意志,意志不坚就会妄求,会随心而走岔路。想成就就要认真努力、脚踏实地,不能逃避困难寻求易成,应该把困难当作精进的动力。


五、与人交往不求利于自己,事事有利于自己就会亏失道义,亏失了道义就会引起人我是非,遇到是非要学会依缘解决,要以“不争人我”作为修持的资粮。


六、做人不求适顺自己,若凡事顺心就会产生傲气,傲气生就会执着于自己的看法,就不能悟道,不能开佛慧。要以逆境作为达成菩提愿的增上缘。


七、施德不能求回报。若求回报就是有所图,有所图就会贪心起,有贪心就会处处宣扬自己显示自己,就会失功德。要低调做人,要把得失放下。


八、见到利益不要贪求。贪求会生妄想,会为利益毁失自己的德行,世间的利益本来就是空,见利不要妄加追求,以不贪利为富贵。


九、被人误解不要执着于申明,执着于申明就会引起争执。争执会滋生怨恨,放下执着、争执,谦和做人,退让三分又何妨?以忍让、谦和作为修道的法门。


十、修行的一切障碍要学会用智慧去解决,要经常审视自己、觉知自己的德与行,要身体力行、勤于努力,道行可直进。每个修行的人,如果以真诚心去修,就应该视自己是佛的勤务员,是众生的修行工具。要帮助众生去修行,这才是真修行,才能了生脱死。人呀,也就是为了了生脱死而修行的呀!千万不要执着,执着是不能了道的。


现代译文:


1.在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希望永无病苦。身体无病,就容易产生贪欲的念头。贪欲念起,就一定会破戒而退失无上道心。如果能知道病痛本来是空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末病魔也就无法折磨我了,因此病苦是对治贪欲的良药。


2.在处世待人方面,不要总希望没有困难。处世无困难,就会产生我慢贡高之心,自高自大、目空一切。骄傲心起,一定会欺压别人,藐视真理。如果能了知困难境界的本身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困难对我们有什么伤害呢?因为患难可使我们不起骄慢之心,这不是解脱吗?

 

3.在学问的参究方面,不要总希望自己是最聪明的人,一学就会,没有障碍。在求学上一有逾越之心,就会产生急躁求进之念,往往认为自己已经不错了。在修证上也会以为自己已得到什么。如果能理解障碍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障碍也不为碍了。因有障碍而使我们稳步求进,不会因急误事,这不是逍遥自在了吗?

 

4.在日常修行方面,不要总希望太平无事,永无魔难。修行无魔难,就会逐步退失精进的愿心。如果愿不坚,未证悟到的,就会自以为已证到了。如果能知道魔难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魔难也就不能恼乱我。因有魔难来锻炼我们的道心,群魔不就成了我们的法侣了吗?

 

5.在计划办事方面,不要总希望一帆风顺地成功。办事易成,就会产生妄自尊大的心情而自尊自夸。堕入狂妄自大后,一定会认为我什么都能,要知道事的成败,都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所谓成功也是业力果报所感,并不是个人有什么大的能耐。因为办事难成,故不落能所、随缘而精进,常使心态处于安乐状态。

 

6.在朋友的交往方面,不要总希望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在交际上总希望自己得益,就会产生贪欲执著的心理,而有损于道德和朋友的情谊。心有染著,必常去找人之不足,见人之短而起分别。如果懂得交情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就可明白交情的深浅亦是一种果报,并不是靠你的“才能”而可强求的。在朋友交往上的不顺,反可激起自已的忏悔向善,因此交情不好也可成为进道的资粮。

 

7.在人事处理方面,不要总希望人家都能依从我、尊重我。如果人人都能顺从于我,就会产生夜郎自大的心态,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是正确的。应该认识到人家对你的顺从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别人对自己是否顺从,也是因缘果报而已,并不代表你什么都正确。因此当遇到不如意的人时,要除去人我之相,检查一下自己,这样逆我之人就成为树我德业的园林了。

 

8.当我给人以好处、办有利于人之事时,不可存在受人赞扬、得到好报之心。做好事图望人家报答、贪著名气,就会陷入扬名自喜的我执而不能自拔,反受做好事之累。如果知晓德行本虚,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倘若没有一定的因缘,也不会受到赞美,受到称赞也不能说明你什么都好了。应切实地布德于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唾弃要人家记住自己的好处的行为。

 

9.在有利可图的时候,不要总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些好处。有利就想沾光,就会产生痴心妄念,痴心贪财之念一生起,往往为想得到钱财,而毁掉自己苦修的德行。如果知道世利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也就不会去盲目地追求了。因为富贵是由布施行善而来的,而疏利正是布施,这不就是真正的富贵吗?

 

10.当被人误解而受到抑制的时候,不要总希望通过申辩而得到谅解,因为这样做会产生人我分别之心,加深怨憎之情。人我心起,嗔恨之火滋生,多年积聚的善法功德就要被毁。我们应懂得受抑也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是一种果报,并不全是自己目前的过错所成的。因此受抑后应该忍辱,一个人能谦虚的话,即使受到抑制又有什么伤害呢?相反,我们在受抑之后,不是怨恨,而是靠忍辱精进力来将其转为道用,这正是修行之门啊!



索达吉堪布著作中多次引用过藕益大师教言,例如:


1、而在汉地,我特别佩服藕益大师,他从30岁那年开始阅藏,费时27年,历经不同地方才读完《大藏经》,并撰著了《阅藏知津》,共计三十多万字。其实,你们若实在没时间看《大藏经》,读一遍《阅藏知津》也是很好。有些人一晚上不睡觉,一直躺着看小说,到早上六点钟看完了,高兴得不得了。然而,这些小说没什么价值,完全是凡夫人的分别念,根本不如高僧大德的教言。所以,你们有时间的话,还是应该多看看这些。(摘自什么是密宗)


2、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诚心诚意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发无上菩提心。(摘自入行论讲记)


3、藕益大师云:“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乃依念佛之深浅。”。(摘自密宗断惑论)


4、藕益大师说:“世情断得一分,佛法即有一分得力。”(摘自入行论讲记118课)


5、藕益大师在《<>破空论》中亦云:“夫五眼者,能照之知见也。” 。(摘自 破除邪说论)


6、莲宗九祖藕益大师也说:“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过于放生。”(摘自放生功德文)


7、汉土古德藕益大师亦在《重治毗尼事义集要》中说明了持戒的功德,彼云:“持戒如地,万善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藉此而远离。”(摘自持戒功德如意宝树 )


《藕益大师传》


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五月三日夜晚,苏州木渎镇的钟夫人,生下一名男婴,给他起了名字叫钟际明。要说这个男孩,他生前既有不凡的来历,后来又有不凡的作为。他的父亲钟文歧与母亲金氏,是木渎镇有名的善人。明朝一代,由于太祖朱元璋曾经做过和尚,所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崇尚佛法。钟氏夫妇对于观音大士更是信仰有加,除朝夕上香顶礼外,每天虔诚持诵大悲神咒,长达十年之久,又兼乐善好施,并吃长素。所遗憾的是已近中年,而尚未生过一个男孩。就在钟夫人怀孕即将分娩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她在入睡不久,仿佛还在佛堂里拜佛,忽见白衣大士从供台上飘然而下,满面慈祥地微笑着说:“你们夫妻持咒很虔诚,为人也很善良,今天送给你们一个好儿子。”说着就从袖筒里掏出一个白胖胖的男娃来。钟夫人情不自禁地从梦中笑醒了。文岐公起初还不甚相信。可是第二天晚上,夫妇俩又同时作了这样的梦。直到临产前,钟夫人还是梦见观世音菩萨前来安慰,并一再示赠佳男。因此说,这个孩子乃是观音送子,可见来历不同一般。

钟际明七岁之前,时常跟随父母拜佛持咒,也学着大人一起吃素。七岁开蒙读书,十二岁之后,儒家典籍都已融会贯通,乃以千古自任,总觉得天下道德学问,惟我儒学独尊,因此发誓要灭除佛法与道教,并大开荤戒,饮酒食肉,亲自写了数十篇论文,批驳这些,以此感应在梦中和孔子、颜回对话交流。

十七岁时,偶然读到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和《竹窗随笔》,这才感到自己少年狂妄,不该轻易谤佛,于是就把先前所写的辟佛论文付之一炬。二十岁这一年,他曾为《论语》作注解,注到“天下归仁”时,苦思冥想,无从下笔,不知怎样才能注解圆满。《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开头这样写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到底怎样才是“天下归仁”的境界呢?钟际明废寝忘餐地思索了三昼夜,终于大悟孔颜心法。这时他才联想到,佛家讲究“心法”二字,而原来儒家也谈心法,儒佛岂不是一脉相通吗?这年冬天,文歧公去世。,心里开始有了出世的念头。二十二岁的时候,他开始专心念佛,把过去所写的文章统统烧掉。二十三岁时,听到《楞严经》“世界在空,空生大觉”的经文,为什么会有大觉?空界从何而来?对这些问题,始终找不到答案,这个时候,他决意出家,一定要把生死大事弄个明白!

在中国的历史上,明朝出了四位高僧——紫柏大师、憨山大师、莲池大师、藕益大师。紫柏与憨山都是禅宗的著名宗匠,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当时憨山大师远在广东曹溪,与钟际明从未见过面。二十四岁这一年,钟际明却在梦中见到了憨山大师,并且哭诉相见恨晚。憨山告诉他:“现前的一切都是苦果,你要弄明白什么是它的苦因。”话未说完,钟际明坚定地说:“弟子只求最上乘的佛法,能够当生了脱生死轮回,不想学这些小乘四谛法门。”憨山大师对他的志向表示了赞赏。就这样一月之中,三次梦见憨山,不可谓无缘。由于路途遥远,钟际明只好跟随憨山大师的弟子雪岭禅师剃度出家,后来成为明朝四大高僧之一,也就是我们净土法门的第九代祖师——藕益大师。

藕益大师出家之后,法名智旭,字藕益,自号八不道人。他为什么叫“八不道人”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古人中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那些人名副其实,自己不敢相比;现在也有人自称有儒、有禅、有律、有教,但却有名无实,自己又不屑于相提并论,所以自号“八不道人”。道人是出家办道的意思,并不是专指道教出家的道士。后来由于读诵《佛说阿弥陀经》,因经中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为了坚定念佛求生西方的信愿,又自号“西有道人”。晚年由于长期住在北天目山的灵峰寺,后人又常称他为“灵峰藕益大师”。

藕益大师出家不久,道业大进。二十五岁时,曾在禅坐中用功至极,忽觉身心世界空空如也,自己的肉身与身外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这时,他省悟到此身从无始以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全是坚固妄想所现的幻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不从父母所生。从此他对于佛门的性相二宗,全体透彻,二宗之间并不矛盾。此后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最后开悟到“明心见性”的境界。二十六岁受菩萨戒,二十七岁开始遍阅律藏,对于戒律了解得更加深刻,也因此发现了现实中的佛门信徒,在持戒方面的虚伪做作。他自己虽然持戒精严,为了警示别人,故意谦虚地自称是“菩萨戒沙弥”,表明自己在持戒方面连比丘的资格都不具备,因为在他看来,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比丘了,而现实当中能够戒品具足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师半生出家,不仅对性相二宗通达无碍,尤其对天台宗用功更深,由于近世天台宗的学人和其他宗派形成门庭对立,不能和合,所以他不屑以天台宗自居。藕益大师非常反对佛门的法派谱系,各宗各派自立门户,然后按辈份传承,他认为这是出了俗世之家,而又重组佛门之家,为维护各自的小门户,而损害了佛门的大团结。所以大师一生弘法,却从不作住持,从三十三岁开始,一直到圆寂,他很多时间都在北天目山的灵峰寺度过,虽然长期居住,只是一介普通僧人的身分。

藕益大师非常孝敬母亲,在他二十八岁时,母亲病重不愈,他想到古人“割股疗亲”的办法,四次割下自己大腿的生肉,放在药壶里做引子,终因定业难转,寿命当终。母亲去世后,大师痛彻心肺,丧事一完,他便烧毁笔砚,直往深山闭关静修。在关中,大病一场,想一想人世无常,终究难免一死,于是就以参禅的功夫,求生净土。由于清净念佛,反倒病愈出关。这使他更加深信念佛法门的无比殊胜,因此他对于念佛法门弘扬得最广,其中广为人知的名言有“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充分强调了信愿行三资粮的无比重要,而又尤以信愿为第一。又如在佛七开示中说:“念佛法门,别无奇特,惟深信力行为要耳!”因此,“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不敢承任。”最后,大师亲自以身示现,为念佛往生作出了有力的证明。

藕益大师对于自己的临终大事早已预知时至,两年前就开始为后事作准备。他一生当中著作等身,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论著。从五十五岁起,一边修订,一边更加勤奋写作,往生前留下了《占察行法》、《戒消灾经略释》、《持戒犍度略释》、《盂兰盆新疏》、《梵网经合注》、《大佛顶玄义文句》、《金刚破空论》、《藕益三颂》、《斋经科注》、《大乘止观释要》、《遗教经解》、《周易禅解》、《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弥陀经要解》、《四书藕益解》、《法华会义》、《占察疏》、《重治律要》、《楞伽义疏》、《阅藏知津》、《法海观澜》等,又选订古人论著辑成《净土十要》——这是我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时常推崇的净土书籍。其中《弥陀经要解》一书,印光大师尤为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为《弥陀经》作解,也不能超过其上。印光大师是世所公认的大势至菩萨化身,能够这样推崇和赞扬,可见藕益大师的见解是何等高超圆融。

大师生平曾经感叹地说:“汉、宋时期,对于经典的注解很盛,可是圣贤的心法却失去了原样,就像用方木通过圆孔一样格格不入了;传戒受戒的仪式出现之后,真正的律学反倒废弛了;禅门的《指月录》流行之后,而禅家正宗的法道反而毁坏了;四教仪流传之后,天台宗的真正教义反而黯淡无光了,就像拿着固定的某种药方去治疗多种不同的病症一样。”因此,他对世间这些装模作样、虚假的“儒、禅、律、教”视为异物,疾若寇仇,并且自笑说:“知我者,惟释迦、?罪我者,亦惟释迦、?”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他所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后世的这些“儒、禅、律、教”都不过是外表形式罢了,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了,。正因为他说的是实话,或许让后世的众生,多多少少要对产生一些失望,也许从这一点上,释迦、?

五十六岁的腊月初三这一天,他开始口授遗嘱,要求在火化之后,把骨灰磨成粉末,加上面粉,搓成细团。然后分成两份,一份撒于野地,布施给鸟兽;一份撒到水里,布施给鱼类,以此普结法喜。第二年正月,又留下一首道别遗偈:

“生平过失深重,犹幸颇知内讼;浑身瑕玷如芒,犹幸不敢覆藏;借此惭愧种子,方堪寄想乐邦;以兹真言苦语,兼欲告诫诸方;不必学他口中翻澜,五时八教;且学他一点朴朴实实之心肠!”

清朝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正月二十一日午时,大师静静地端坐在棕绳编结的坐具上,面向西方,举起一手,安详地坐化往生。大师出生于明末,往生于清初,终年五十七岁,出家三十四年。徒弟们将他的遗体放在莲花缸内,第三年冬天,准备开缸火化,只见他“发长覆耳,面貌如生,趺坐巍然,牙齿俱不坏。”弟子们见他和活人一样,不忍心将骨灰布施虫鱼鸟兽,于是安塔供奉于灵峰寺大殿右侧,以供弟子们长期瞻拜和缅怀。(参照《莲宗十三祖传略》)·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正能量视频 ????

1.行善改变命运 2.今天您吃素了吗?

3.真诚欢喜布施福报无量 4.命运的问答

5.最好的家教是夫妻恩爱 6.龙树菩萨的故事

7.道在人心 8.地狱一游 9.行善 10.积福莫损福

11.什么样的男人造就什么样的妻子

12.做一个美丽的女人 13.智慧女人

14.为什么我们烧香拜佛却不灵验

15.女人是一家的风水 16.福德

17.一直善良下去总会离幸福更近()

18.现代学佛人应具备的八种能力

19.儿孙自有儿孙福(教育)

20.教育孩子,父母要注意什么

21.越布施福报越大 22.心地与命运

23.让孩子学会感恩 24.杨绛《一百岁感言》

25.为什么要戴佛珠 26.向我们伤害过的众生忏悔

27.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正能量短片

28.积极聆听的方法 29.善缘家庭六和敬

30.记住别人的好 31.克服昏沉

32.吃素的注意事项

33.公益歌曲《存心善念每一天》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34.【论坛视频】我是怎样做亿万富翁的太太-谷爱林

35.刻薄话说不得 36.怎样处理好婆媳关系

37.心地风水 38.公益微电影《一念》

39.德不配位(果断收藏)

40.如何保持夫妻与家庭和睦

41.教育孩子就是反省自己

42.教孩子行善积福,才是真正利益孩子

43.觉察对方的需要是行善的前提

44.喝下一罐碳酸饮料后,一小时内身体的反应

45.离婚的赌博,最后的筹码是孩子

46.老人积德,福泽子孙

47.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

48.不与不取,资财丰盈

49.今生祸福是自招,真心改命为正道

50.能量朗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51.不揭人短,隐恶扬善为厚德

52.不瞋不怨,家和事兴

53.口业、贪嗔、邪见、我慢、嫉妒

54.从今天起,激起关怀与分享的涟漪

55.生命的轮回,请耐心等待!吃素是福 小龙虾与车厘子

56.不贪不吝,福慧广增

57.与孩子相处的过程 58.三藏法师的故事

59.不孕不育的真相是什么

60.我们是这样把福报吃完的

61.献给父亲节 ???? 父爱如山 ???? 人为什么活着?

62.佛说前世今生夫妻缘 ???? 七年之痒【正能量短片】


每日全球同步念佛及早晚课

(点击以下标题直接打开)

修六和敬早晚课:

早课《无量寿经》;晚课《阿弥陀经》;

净宗学院早晚课:

早课《无量寿经》第6品;晚课《无量寿经》第32-37品;

念诵的早晚课适合上班忙碌的同修;

法供养

1、免费“日行三善”的方法

2、九宫观位念佛法+印光大师十念法+十念法

3、大同之治还要等多久?三码合一看懂了吗?


若您是莲友或家人!

请笃行老实、听话、真干!止语!听经!念佛!每日做好定课和散课!

落实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学佛学菩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记住净公恩师的话,每天三件事《念佛、听经、做好事》,把修行功德普皆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愿与众生共同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同生净土,圆成佛道!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