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丽如的女弟子张怡:人情练达在书馆

2022-07-24 09:06:16


关注道听途说,走进属于你的有声书房




评书名家连丽如的女弟子张怡

北京评书重在“评”

2013年,北京市文化局启动“名家传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工程”,评书名家连丽如收张怡为徒。在正式叩头行拜师礼之前,张怡已经跟随连先生学习评书三年,有了基础功的沉淀和持恒的定力。

“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北京评书”处处渗透着北京的文化,必须说北京的语言、民俗和人情世态。“讲述故事的是非曲折,人物的忠奸善恶,跳进跳出地重视点评。”张怡说,评是北京评书很重要的一部分。身为济南人的张怡学习连派艺术继承北京评书,没有地方口音,是她的一个优势。

女先生说书扬长避短

学说评书是历练的过程,跟连丽如先生学说书有五年了,一边听书,一边学书。“学评书不是锻炼成钢,出徒后上台,而是要在台上摔打。人物赞儿、摆切末儿……除了固定内容是要背,其他都需要理解消化。”张怡说,书是说出来的,不是背出来的。

女先生说书不太讨巧,有些听众会觉得味道打折,能成气候者五个手指能数得过来。张怡可不这么想,虽然处理有些书里的活儿,表演和语言上受到影响,但是都可以绕开。“甘蔗没有两头甜。自觉说到千军万马有些吃力,表现儿女情长则得心应手。说书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可以运用表演功底弥补到语言上。”

人情练达在书馆

17岁来北京,从八一厂转业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的副主任,38岁的张怡一点儿不避讳说年龄,“越年轻越受限制,老成持重压得住台。评书演员不在于长得好看,穿衣服好看也没用,还是把书说好。”

张怡现在就是一门心思学说书,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学和说书“侵吞”,没有时间做自己的爱好,更没时间陪孩子。周一至周五上课教书,周末在北戏书馆和东城书馆说书。“有时也带学生在剧场里演出,唯有在书馆,使人手脚麻利,有眼力见儿,人情练达更有长进,不是在一般剧场所能学到的。”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张怡自觉很是亏欠,琢磨着等孩子再大点,也把他带到书馆“熏陶”,倒水、扫地、干点杂活儿,有个眉高眼低。

“学艺到最后是很苦的,学说书更是清苦。”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任教三年了,张怡在关于艺术教育这方面颇有体会。她认为艺术特长教育作为熏陶,可以广泛的普及。作为专业和择业,需很有天赋和十分热爱,家长和孩子要慎重考虑。

北方评书尝试说“红楼”

目前,张怡除了周六晚上在北戏书馆说《刘公案》,每周日下午还在东城文化馆说《红楼梦》。

“连先生怎么教就怎么学,中规中矩,不偏不倚,先踏实地继承。”《和氏璧》《赠绨袍》《康熙私访》都是连丽如先生手把手教的,连先生根据每个徒弟的情况安排说书,比如张怡的学生邹博伟,从小学习架子花脸,每个周末在北戏书馆说《东汉演义》,连丽如先生也指导过他的表演,可以把京剧表演融入评书里。

张怡开始时说的头三部书都是小中篇,《红楼》是她说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北方评书涉及《红楼梦》题材不多,多是金戈铁马。不像南方的曲艺形式,评弹、评话适合表现细腻的作品。这是北方评书一次很大的尝试。”现在已经说了3个月,观众也是在慢慢认可,面对这部沉甸甸的《红楼梦》,张怡心无旁骛。

评书是不会消亡的小众艺术

2008年,北京评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6月13日是文化遗产日,金庸授权“北京评书”非遗传承人连丽如及其弟子将小说《鹿鼎记》改编为评书。

北京评书是北方评书的主体,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兴盛时期。“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丰富多彩,能够接受评书这种现场艺术,就是很小众的一部分人,一旦接受就成为固定的消费和生活习惯,当把这群人拢住就成为能够生存和支持下去的非遗,而不是像奇葩一样放在橱窗里,让它盛开与现代社会脱轨。”张怡说,评书走到今天这个局面,成为非遗。借助语言生存,评书是不会灭亡的小众艺术。



道听途说评书机T520

评书、相声、戏曲、手抄本、老电影、童话故事、养生、防骗妙招

八种内容给家人有温度的陪伴

当我们学会用声音表达心意

彼此的距离

就又近了一点





购买正版评书机

上京东商城“道听途说官方旗舰店”

T520

替我爱您



北京鸿达以太

领跑正版音频,为您提供最有价值的有声作品


扫码关注

现在留言参与互动

下期听什么,你说了算~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