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强悍的汉代,那些值得永远缅怀的英雄人物

2022-06-10 13:31:26

继续跨越两千年,去领略那汉时英雄,一睹古将南征北战的风范,畅想尘封的金戈之声。本期冷旅游邀您踏上汉代英雄人物之旅,让我们一起带着思想去旅行。




1

东汉开疆拓土第一名将马援



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汉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开疆拓土第一名将,曾封伏波将军征战南越,后在征战今湖南西部一带的五溪蛮的过程中因病去世,马革裹尸。,,跟随陇右隗嚣,在摸清了成都“东帝”公孙述与洛阳“西帝”刘秀二人的才器之后,与隗嚣共同归附刘秀,后来隗嚣反汉,马援助刘秀灭了陇右势力。在天下大势基本完定之际,马援并没有选择去邀功进爵,而是去开疆拓土,选择了南征北战的军事生涯,直至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成为后世军人的楷模。 



海南三亚马援铜像

该铜像位于三亚市天涯海角公园门口。马援实际上并没登上海南岛,但在攻打交趾过程中,他派了一支军队从海南岛渡海作战,战后他又在南海地区建县设邑,影响巨大,所以他虽未到海南岛,但当地人民还要设纪念点纪念他的原因。


陕西扶风县马援铜像

该铜像位于扶风县城新城区东。扶风县的伏波村是马援墓所在地、杏林镇在争马援故里、马家村存有马援庙遗址,因此在此立有马援铜像。


扶风县伏波村马援墓

位于扶风县城西约4公里处的伏波村,墓冢呈覆斗形,南北长28.5米,东西宽25米,周长107米,高六米,原墓地占地十亩。墓前仅存碑刻两通:一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马氏后裔所制的“始祖伏波将军马公讳援墓”,二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扶风知县熊家振立、陕西巡抚毕沅书“汉伏波将军马公墓”。还有一块文物碑,马援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扶风县法门镇马家村马援庙遗址

此处马援庙建于明代,现已毁。庭院原占地十亩,供奉有马援和其女马皇后等人的牌位,周边建有魁星阁、文昌庙等,庭院外有官地300余亩,其收入用于每年春节、清明的祭祖活动,今仅存清嘉庆五年“开宗始祖伏波将军庙碑”及民国六年“重修魁星阁碑”各一通。马家村旧门楼上原有“文渊启佑”石刻一方,今也已不存。

马援等五十二代孙、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马正林教授的老家即在该村,不过由于马教授住在西安,此处老屋现在并未住人。在马家村做考察时,本刊记者巧遇了马援第五十三代孙、马正林教授的侄儿马周全先生,马周全先生原为法门镇二中历史老师,现退休在家,曾和马正林教授一起修撰《马氏家谱》,今已刊行。马先生性格爽朗、知识渊博,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马家村马援庙的情况,此图片即为马周全先生在为我们讲解马援庙仅存碑刻。



扶风县伏波村伏波将军马援墓路碑

位于扶风县伏波村马援墓北1公里处的西宝公路南侧,为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知县毛士储立,上有长白鄂海题书“汉伏波将军马援墓”。路碑东侧有一条乡道通往马援墓。今天去马援墓,除了这块路碑外,实际上并无任何指示牌,但这块路碑本身就很不好找,位于路测,路人根本注意不到,本刊记者经多次向当地人打听方才找到,同样,去马援墓,也是经过多次打听才找到。

陕西省杨凌毕家庄马援庙

现存山西柳林县所修的《马氏家谱》里说马援一家曾从茂陵迁至原属扶风县、现属杨凌区的的毕公村(原来名叫伏波古庄)、因此有不少人将毕公村当作马援故里,并在此修建了马援庙,但马正林教授考证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马援故里应该在今天咸阳的兴平市。

本刊记者曾前往毕公村考察马援庙,不过不凑巧,没有开门,大门门头上写有“伏波古庄”几个字,又挂着“毕公村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等牌子。门前两通石碑,分别是马来西亚和台湾的马氏后裔前来寻根问祖时所留。




广西桂林伏波山的马援塑像

伏波山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出兵交趾郡。马援从交趾回来的时候,沿途“则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人们怀念马援,就在此山上建祠奉纪,并用他的伏波将军名号作为山名。

在伏波山景区的伏波山公园大门外,立有一尊马援骑马弯弓的塑像,战马前部双蹄跃起,马援开弓张臂,显示着将军的神威。


广西南宁横县伏波庙大门及牌坊

横县伏波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县城以东35公里处的云表镇站圩村郁江北岸,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1985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桂林灵渠的四贤祠码头

四贤祠位于灵渠东端的河渠北岸,其不远处便可见四贤祠码头。四贤祠因奉祀对开凿和完善灵渠有功的秦监御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防御使鱼孟威而得名,四贤祠元代以前就存在,叫灵济庙,清代太平军攻占兴安时,祠庙被火焚毁,现存四贤祠为1985年重建。



2

汉家军魂耿恭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咸阳)人,大约生于汉光武帝刘秀执政中期。他出身于军人世家,伯父是“云台阁二十八将”之一的耿弇,其堂兄弟耿夔、耿秉等人都是东汉名将。汉明帝执政后期,欲重新打通西域,永平十七年夏(公元74年),窦固率军攻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耿恭为骑都尉刘张部司马,汉军击败车师后,重新恢复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耿恭担任戊己校尉,在担任戊校尉驻守西域期间适逢匈奴进攻,坚守要塞将近一年,拒不投降,表现出了大汉军人的英雄本色和崇高气节。在军临绝境之际,汉章帝命汉军放弃西域,耿恭一行人二十六人开始从疏勒城撤离,沿途多次与匈奴追兵交锋,于建初元年(公元76年)三月走到玉门关,此时只剩形容枯槁的十三人,回师洛阳后,拜为骑都尉。建初二年(公元77年)秋,担任长水校尉,随车骑将军马防平羌,尽管耿恭此次又立大功,却遭马防馋谄,被章帝下狱,后经大臣求请,才免官回家,终生未再任用,耿恭郁郁而终。


汉代疏勒城遗址

遗址位于新疆奇台县半截沟镇的麻沟梁村,1972年奇台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临悬崖,北面是陡坡,城中还有一个类似水井的凹痕,确实和史书记载比较接近。遗址中出土了瓦当、陶瓮等器物,也有着明显的汉代特征,考古学者经过论证后认定这就是当年耿恭驻守的疏勒城。


喀什地区的耿恭泉

耿恭泉在喀什市区东北部,这处泉水共有九个泉眼,早年在此居住的汉族群众又称其为“九龙泉”。 喀什除了耿恭泉外,解放初还还有个“耿公(恭)区”,虽说耿恭驻守的疏勒城并不在喀什,地名却也包含着后人对英雄的敬仰和纪念。


3

勇败匈奴的东汉双雄窦固、窦宪



窦固(?——88)字孟孙,是光武帝刘秀的女婿。他喜读兵书,善于用兵,曾出兵西域,收复车师等地后, 又设置了戊己校尉垦地屯田,逐渐开始恢复对西域的控制。其人性格谦虚谨慎,生活节俭,和西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比较相似。



新疆巴里坤湖

巴里坤湖就是汉代的蒲类海,虽然汉代遗迹已经无从寻觅,但山、湖还在。窦固出击匈奴,在蒲类海这一仗是由班超领兵打的,班超也正是在这次战斗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出使西域的机会。开疆拓土的名将固然为后世人津津乐道,但外交并不完全是兵戈相见的武力征服,外交家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正如那妇孺皆知的“张骞出塞”、“苏武牧羊”的故事。



新疆伊吾县风 

此伊吾非窦固当年驻扎过的伊吾卢,伊吾卢在今新疆哈密市西,而伊吾县在哈密市区东北,但两地距离不算太远。2012年7月本刊记者到此地拍摄,伊吾县草场茂盛,风光美丽。窦固打下此地,留给了后人丰富的资源,我们不应忘记他的贡献。


窦宪(约59——92),字伯度,东汉著名将领,曾领兵大破北匈奴,结束了长达两百年的汉匈拉锯战,被拜为大将军,权势极大。可惜其人飞扬跋扈,不懂自我约束,后因谋反罪被勒令。



河南洛阳新安县郁山森林公园 

据资料介绍,窦宪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南6公里的郁山森林公园内。我们驱车前往,却发现森林公园早已破败,资料中所介绍的景区住宿、餐饮、景点都已不在,只见到照片中的公园门牌,但无任何管理或售票处,也没有找到窦宪墓。据史书记载,窦宪党羽谋反事泄后,窦宪一回洛阳,随即被抓,之后被迁到了他的封地而死,期间朝廷一直派人对他进行监控,他应该没有潜逃的机会,所以此地窦宪墓的介绍和史书记载是相违背的,而且时间也有问题,窦宪死于永元四年(公元92年),而不是永元六年。

除了洛阳新安县的窦宪墓外,距新安县300多公里的河南邓州市张村镇的冠军村,据说以前也有一个窦宪墓,现已被毁。



4

永远的偶像班超


班超画像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盘橐城遗址

遗址在今新疆喀什市区东南的吐曼河边,除了一道薄薄的古城墙外,盘橐城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遗迹。这里曾是班超平定西域的大本营,现在遗址上有一座班超纪念公园。



河南洛阳孟津县班超墓

河南班超墓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张阳村,当地人称为“班冢”、“班夫子墓”或“北大冢”。公元102年,71岁的班超由西域回到洛阳,一个月后病死,葬于此地。墓冢耸于村中田间地头,高约2余米,周长约百米,冢已被修成两级梯田,种上农作物。可由人踏出的小道登上冢顶,冢顶种有松树,但较为稀疏。墓前立有“汉定远侯班超”墓碑一通,为孟津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所立。

据资料介绍,陕西华阴市区西25公里处的敷水镇班坊村还有一处班超墓。据传,班超告老自西域返回洛阳途径华阴时,因病长逝,家人便将他就地安葬,他的子孙也在墓地边安居乐业,所居之地便称为班坊。我们在当地多方寻找,得知1960年班坊村搬迁,班超墓现已被秦岭发电厂排灰池埋没,没留下任何踪迹。笔者推测,应该还是第一种说法较为可靠,陕西班超墓或许是班超的子孙有留在华阴处居住的,听说班超去世后,在此为他立的衣冠冢。



本文由休闲读品杂志社原创




好的内容都在这里

不信关注看看

这是一本太过(WU)(LIAO)的杂志


禁止侵权,未经授权盗取作者图文

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