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至“乾隆”年间中英两国文学作品略论

2022-07-13 11:42:09

点击上方“英语发展史”免费订阅哦!
摘要:
“万历”至“乾隆”年间(17-18世纪),中英两国的主要文学作品在体裁方面基本相同,都以小说和戏曲剧本为主,但在题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作品多与神魔、世情和公案有关,而英国作品则更善于表现人物的冒险精神,更富有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


按照时间划分,17-18世纪的英国文学属于早期现代英语文学。17世纪初,明朝万历皇帝在位(1573-1620);18世纪末,清朝乾隆皇帝在位(1736-1796)。万历皇帝即位之前,中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已经问世。“万历”至“乾隆”年间,主要的汉语文学作品包括:


  1.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

    成书时间:约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

    作者:许仲琳(?),约1560-约1630,今江苏人,生平不详


  2. 《》,即《词话》

    成书时间:约万历四十五年(1617)

    作者:兰陵笑笑生(笔名),真名待考


  3.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成书时间:明朝(1621-1627)

    作者:冯梦龙,1574-1646,今江苏人,科考屡试屡败


  4.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

    成书时间: 明朝(1628-1632)

    作者:凌濛初,1580-1644,今浙江人,科考屡试屡败


  5. 《闲情偶寄》

    成书时间:康熙十年(1671)

    作者:李渔,1611-1680,今浙江人,乡试落第


  6. 《长生殿》

    成书时间:康熙二十七年(1688)

    作者:洪昇/升,1645-1704,今浙江人,科举不第,白衣终身


  7. 《桃花扇》

    成书时间:康熙三十九年(1700)

    作者:孔尚任,1648-1718,山东人,孔子六十三代孙,被康熙破格升为国子监博士


  8.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

    成书时间:康熙三十九年后(1700年之后)

    作者:蒲松龄, 1640-1715,今山东人,乡试屡试不中,72岁时补为贡生


  9. 《儒林外史》

    成书时间:乾隆十四年(1749)或稍前

    作者:吴敬梓,1701-1754,今安徽人,23岁考取秀才,此后科考一直不顺


  10. 《红楼梦》

    成书时间:乾隆十五年(1750)或稍后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生于南京,后迁居北京;有钱人家子弟,没参加科考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问世于1813年。大体来说,、简•奥斯汀之前的英国文学作品。这期间英国的主要作品包括:


  1. Divine Poems

    中文书名:《圣诗》

    首版时间: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

    作者:John Donne(约翰•邓恩),1572-1631,英格兰人


  2. Paradise Lost

    中文书名:《失乐园》

    首版时间:1667年(康熙六年)

    作者:John Milton(约翰•弥尔顿),1608-1674,英格兰人


  3. All for Love

    中文书名:《一切为了爱情》

    首版时间:1677年(康熙十六年)

    作者:John Dryden(约翰•德莱顿),1631-1700,英格兰人


  4. The Pilgrim’s Progress

    中文书名:《天路历程》

    首版时间:上卷1678年(康熙十七年),下卷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

    作者:John Bunyan(约翰•班扬),1628-1688,英格兰人


  5. The Rape of the Lock

    中文书名:《鬈发遇劫记》

    首版时间: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

    作者:Alexander Pope(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英格兰人


  6. Robinson Crusoe

    中文书名:《鲁滨孙漂流记》

    首版时间: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

    作者:Daniel Defoe(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格兰人


  7. Gulliver's Travels

    中文书名:《格列佛游记》

    首版时间:1726年(雍正四年)

    作者:Jonathan Swift(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爱尔兰人


  8. Tom Jones

    中文书名:《汤姆•琼斯》

    首版时间:1749年(乾隆十四年)

    作者:Henry Fielding(亨利•菲尔丁),1707-1754,英格兰人


  9. Tristram Shandy

    中文书名:《项狄传》

    首版时间:1760年至1767年(乾隆年间)

    作者:Laurence Sterne(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爱尔兰人


  10. She Stoops to Conquer

    中文书名:《屈身求爱》

    首版时间: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

    作者:Oliver Goldsmith(奥利弗•哥德史密斯),1730-1774,爱尔兰人


“万历”至“乾隆”年间,中英两国文学作品的体裁以小说和戏曲剧本为主;而在题材和内容方面,中国文学作品大多与世情、神魔妖怪和公案有关,英国文学作品则具有较浓厚的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中英两国文学作品在题材和内容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国当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决定的。


进入17世纪之前,活字印刷技术在英国得到普遍应用。经过文艺复兴,英国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1660 年,“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成立;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此外,17世纪的英国已经有了望远镜、指南针、钟表以及显微镜和温度计。


在教育方面,家庭较富裕的男孩和女孩都能上得起小学(petty school),虽然只有男孩才可以继续上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17世纪英国的中小城镇还出现了许多女子寄宿学校(boarding school);家庭教师(tutor)这一职业也在此期间形成,专门负责富家子弟的教育。


在18世纪,“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使英国社会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一时期的英国在殖民扩张、海外掠夺以及黑奴贸易(slave trade)中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1771年,《大英百科全书》三卷本全部出版;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


总体来看,17-18世纪的英国重视国际贸易,重视科技发明,重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英国社会的变化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舞台,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17-18世纪,中国社会也在发展和变化中。“万历中兴”和“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繁荣昌盛时期,共计150多年。因篇幅所限,这两个时期的兴旺发达不再详述。


但需要提醒读者的是,与英国社会相比,中国社会有其特殊之处:在这一时期,英国工业发达并且重视海外贸易,而中国农业发达讲求自给自足;英国在积极促进海外贸易的同时还大肆向海外扩张,而中国则闭关锁国,自诩天朝物产丰富无需贸易;英国社会经历的是“启蒙运动”,而那时的中国还在实行科举制度(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科考虽然激励了一些有志之士,但浪费了许多人力资源,埋没了许多人才(本文提到的多数作家都是科考屡试屡败的优秀人才)。科考失败的还包括宋应星(1587-约1666),他的专著《天工开物》在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然而,这部科技著作却因“文字狱”(Literary Inquisition)而遭禁。统治阶层对话语权的垄断致使文明、文化和文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和摧残。


虽然毕昇早在11世纪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并未被后人进一步开发利用,明末清初的中国文学作品基本都是手抄本和雕刻本;而17-18世纪的英国文学作品都是活字印刷本。


英国文学作品广为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础教育较为普及,读者群体大;由于使用了活字印刷技术,所以印刷数量和出版速度能满足需求,而印刷数量的扩大又可以降低成本,使普通人也能买得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文学作品的传播。


而在中国,文学作品的问世和传播却在诸多层面受到了制约。中国和英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都不尽相同,所以中英两国的作家和读者在价值取向和世界观方面也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最终在文学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上得到了体现。


从体裁方面来看,中国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通俗小说为主(通俗小说包括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当然也包括一部分戏剧作品。这一时期的小说充分展示了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学价值,使文学创作在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基础之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明代的短篇小说(short novels)和长篇小说(full-length novels)基本都用白话文写成。


明朝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以及雕刻印刷业的繁荣,白话小说的编写和创作将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转换成了书面文学,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在更大地域范围内推动了汉语言文字的普及。凌濛初和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是白话小说在明代繁荣发展的典型代表。


当然,这并不是说文言文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事实上,直至18世纪末,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基本上还保持着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这时期的文言小说代表作是《聊斋志异》,白话小说代表作是《红楼梦》。这两类小说的问世,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读者的需要。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1918-2000)对明清小说的评论颇有见地。对于明代小说,他有这样的评论:“明人所写小说至今犹为人欣赏,其题材有历史与社会背景,又及于色情与幻想,可是最通俗的小说。” 对于清代小说,黄仁宇的总体评价是:“《红楼梦》带着唯美的色彩,过度地追怀过去,过于感情化,过于女性味。”而“《儒林外史》极端讽刺,却好像一部论文集。作者之感愤和自我怜惜表彰着他们生活范围之狭窄,他们的读者与爱慕者想必深切地了解而具同感。”


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红楼梦》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然而在一些外国学者看来,《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不逊于《红楼梦》。在许多国家,蒲松龄的名声或大于曹雪芹,有些国家甚至把蒲松龄与法国的莫泊桑(《项链》的作者)、俄罗斯的契诃夫(《变色龙》的作者)或美国的欧•亨利(《白菜与国王》的作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第一位将中国文学系统地介绍给英国人的是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1867年,翟理斯以外交官身份来华,曾在天津、宁波、汉口、广州、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的英国领事馆工作,在华时间长达25年之久。


翟理斯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本《华英字典》的编者(第一本《华英字典》的编者也是英国人)。他是翻译《聊斋志异》的第一人,他翻译的版本(1880)至今仍被后人追捧。翟理斯在威妥玛之后任剑桥大学汉学教授,并于1901年编写出版了《中国文学史》。正是通过这部《中国文学史》,英国人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从时间方面来看,英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较早,而中国人了解英国文学较晚。然而,目前了解英国文学作品的中国人在数量方面远远超过了了解中国文学作品的英国人,英国作家在中国的知名度高于中国作家在英国的知名度,英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流行程度也远远超过了中国文学作品在英国的流行程度。


例如:自1959年以来,共有36个不同译本的《鲁滨孙漂流记》在中国出版,其中部分章节还被引入中学教材。,,这在所有被推荐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读者不妨问一下身边的人,看看有多少人不知道《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


《聊斋志异》完稿于1680年;《儒林外史》于1750年脱稿;《红楼梦》初创于1735-1765年间。按生卒年月,与蒲松龄、吴敬梓和曹雪芹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是德莱顿、笛福和斯威夫特。《一切为了爱情》于1677年问世;《鲁滨孙漂流记》于1719年出版;《格列佛游记》于1726年出版。


或许有人会问,曾经读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英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同样,中国读者通过《一切为了爱情》、《鲁滨孙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又是怎么认识英国社会和英国人的?


如果请第三国读者评论这六部作品,他们肯定也会有很多话要说。这六部作品都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从宏观方面来看,这六部作品都是经典文本,其相同之处大于不同之处。下面简述其不同之处:


三部中文作品属于“内向型”作品,而三部英文作品属于“外向型”作品。中文作品多集中于对内心空间的描写,对心机和心计的描述入木三分;作者强调内心感情的发泄与交流,人物大多长于心计,善于探索深层次精神世界。而三部英文作品的背景(setting)则都与异域、异族有关,当然也包括异族的语言;在英文作品中,读者能看到英国之外的海外世界,作者描述的是人物在更为广阔的物质世界的生存经历;在英文作品中,海洋、沉船、荒岛、冒险、异族、爱情和生存是令读者难以忘怀的关键词。


也就是说,中文作品多讲精神世界,而英文作品则多讲物质世界。但无论怎样,通过这六部作品,各国读者都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进入与自身文化不同的另一种世界。


从另一方面看,以小说为主的中国文学作品的特点是通俗,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更接近民众。尽管中国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有丰富的历史和传说素材可以借鉴,但他们更愿意贴近现实生活,希望在小说结构布局、叙述方式以及人物描写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意愿和风格,这或许与他们的科考经历有关,与他们对科考的态度和看法有关。


与同时期英国文学的主题和内容相比,中国文学少有英国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以及人物的冒险精神,而在英国文学中却没有类似于《封神演义》和《》这样的作品。


【附】本文出现的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语译名,供读者参考:


  1. 《水浒传》

    译名1:Water Margin

    译名2:Outlaws of the Marsh

    译名3:Heroes of the Marshes

    译名4: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译名5:All Men Are Brothers


  2.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译名1: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译名2: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3. 《西游记》

    译名:Journey to the West


  4. 《封神演义》

    译名1:The Canonization of the Gods

    译名2:The Investiture of the Gods

    译名3:The Apotheosis of Heroes


  5. 《》

    译名1: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译名2:The Golden Lotus


  6. 《喻世明言》

    译名1:Clear Words to Illustrate the World

    译名2:Stories to Enlighten the World

    《警世通言》

    译名1:Ordinary Words to Warn the World

    译名2:Stories to Caution the World

    《醒世恒言》

    译名1:Lasting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译名2:Stories to Awaken the World


  7. 《初刻拍案惊奇》

    译名:Amazing Tales (Volume I)

    《二刻拍案惊奇》

    译名:Amazing Tales(Volume II)


  8. 《闲情偶寄》

    译名:Daily Jottings for Health


  9. 《长生殿》

    译名1: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

    译名2:The Palace of Eternal Life


  10. 《桃花扇》

    译名:The Peach Blossom Fan


  11. 《聊斋志异》

    译名1: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译名2: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


  12. 儒林外史》

    译名1:The Scholars

    译名2:The Unoffi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 of the Literati


  13. 《红楼梦》

    译名1: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译名2: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译名3:The Story of the Stone


引自中文图书《英语发展史》

(张勇先,外研社,2014年)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