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药师经》~2

2022-07-17 07:19:36

请看本书第二部分《药师经的形成与翻译》)劣,外扶根尘差异也不明显,就成为病态的两性人。


两性人内心的痛苦,远远超过常人。命根是生命依托的物质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中枢在延脑部分,或许,延脑就是命根所在,一旦此处受伤,就会生命垂危。「苦乐忧喜舍」这五种根叫做五受根,分别产生痛苦、快乐、忧愁、喜悦、以及不喜不忧平淡的舍受等五种情感体验。美国科学家五十年代研究发现,人和动物的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刺激此处,会产生愉悦感。有些药物也能刺激人的乐神经,。


密宗认为人身上有「大乐轮」,一旦气脉打通大乐轮,就会有不可言喻的快乐感受。至于其它几种感受,其根在人体何处,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不过我们可以确信,既有这种功能,一定有产生这种功能的根据即根的存在。五受根缺损,对一切无所感,便是麻木不仁的白痴。信根是信仰产生的基础。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根坚固的人对谛理谛实能生诚信,对世出世间真理能生信心,所以能破邪见。


反之信根欠缺的人怀疑一切,不信真理、不信正法、不信因果,找不到人生的正确道路,任凭我执支配,滋长邪见,堕入邪道,毁掉自己的一生。精进根又叫勤根,是进取心、上进心产生的基础。有精进精神的人,孜孜不倦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事业功业的成就,百折不挠创立十善功业。缺乏精进根,一辈子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不能奋起努力,蹉跎终生,一事无成。念根是记忆力产生的依据。唯识论说:「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铭记不忘。」念根也可产生专注心,《大乘义章》十二卷说「守境为念。」


《遗教经》说:「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所以念根具足的人,头脑清晰、记忆力强,能使念头集中于正法,不被外境所扰乱。反之缺乏念根,什么都记不住,正信不能保持,注意力不能集中,也难做深邃的思维。定根是自控力产生的依据。定根具足的人意志品质良好,有高度的自控力,能摄持身心,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有定根的人才能习禅修定,才能启迪出超凡的智慧,才作得自己的主人。缺乏定根的人身心散漫,管不住自己,随意识攀缘外境,随波逐流,造业起惑,沉沦生死,难以自拔。慧根是智慧产生的基础。


智慧包括世智聪明,即世间黠慧,和般若智慧。世间黠慧即所谓的小聪明,以敏锐的分辨能力为特征,耳聪目明即为聪明。般若智慧对事物的领悟是全方位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而且是直接地把握精髓和实质。慧根具足才能领悟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有一点慧根,具备一点世间黠慧,也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不具备慧根就成了愚人、蠢汉。信、精进、念、定、慧五种根是圣道根本,可产生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根五力都包含在三十七道品中,是修道的重要资粮,获得正觉的基础。未知当知根是在意、乐、善、舍、信、精进、念、定、慧九根基础上,处于见道位的修习过程中,对四谛欲知而未知时的渴求心理产生的依据。已知根也是建立在上述九根基础上,修道位上对四谛理一一了知的能力产生的依据。


具知根也是上述九根修至无学位时,对四谛真理完全领悟,证知能力产生的依据。概言之,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是追求真理、认识真理、证悟真理的求知欲、知性、觉性产生的基础。三无漏根是获得觉悟的必备条件。诸根不具的痛苦完美的正报身是过去世善业感来的果报,「其身下劣,诸根不具」,是过去世恶业感来的苦果。「下劣」指身体矮小衰弱,或头大身小,或身长足短,种种畸形。「诸根不具」指各种根不完备,或有外表的残缺,或有内部损伤。其身下劣,身相就丑陋,如果信等五根不完具,人就愚蠢顽劣,眼等五根不具则为瞎子聋哑人。所以经文概括为「丑陋顽愚、盲聋喑哑」。「丑陋」指相貌不美好,让人厌恶或瞧不起。「顽愚」指心智不开,顽冥愚蠢。「盲」是瞎子。「聋」即耳聋。「喑」指嗓音嘶沙,发音困难。「哑」即哑巴,不能说话。除了上述几种根身的残疾外,下劣的身相还表现为「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等。「挛」指手卷曲,无法伸直,俗称「爪手」。「躄」即两足瘸。「背偻」即驼背。


这三种都是身形的残缺。「白癞」指大麻风,是一种可怕疾患,可导致肢体节节脱落。「颠狂」即精神失常,心智迷乱。根身下劣、诸根不具,还会形成其它许多疾患和痛苦,无法一一列举,所以用「种种痛苦」作概括。根身残疾和病患,带给人的痛苦是深重的。为了使他们免于苦难,药师如来发下誓愿,愿所有残疾人「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下劣身躯转变为端正,顽愚之心豁然开悟,变得聪明伶俐,残缺的根,变得完整齐备,一切疾病痛苦都彻底消除。综上所述:药师如来发下第六大愿,愿来世得无上正觉时,使有情众生那些身体畸形,有各种残疾,五官欠缺、根不完具、外表丑陋、内心冥顽的人,比如眼瞎、耳聋、沙哑、两手弯曲、两足具废、驼背、麻风、精神失常的人,都从深重的苦难中解脱出来。


愿这些人听闻到药师如来的名号后,形相丑陋的,变得端正美好;心性顽愚的,变得聪明有智慧;诸根缺损的,变得完好具备,再也没有残疾,没有痛苦。(请看下一篇,介绍药师如来的第7——12大愿)物质享受,钱财、妻妾美眷、名誉地位、丰美的食物,如加上睡得舒服,就是所谓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这是世间之人认为的快乐。四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佛听见后,告诉他们说:「你等学佛,未循正道修养,误以世法为乐。春景刚至秋来摧残,有何快乐?盛会不长盛筵易散,有何快乐?钱是五共之物,得来辛苦散去忧愁,有何快乐?妻妾满堂,难免生怨死离,有何快乐?真正快乐唯在解脱烦恼,证入涅槃。」


世俗的快乐总是紧跟着更大的不快乐,所以叫有漏乐,唯出家修行的快乐才是无漏的真正快乐,修行的成功才是人生最大成功之处。综上所述,本段经文释迦佛又告诉文殊菩萨说:曼殊室利!有的人,虽然能于如来正法中受持种种戒律,但又不能严格守戒,破坏了戒性的清净。有的人虽然受戒后并不破戒,却违背公共道德。有的人也能守戒,也能遵守公共道德,但又受邪见影响,破坏佛法正见。有的人树立正见后,拋弃多闻,不能进一步领悟的深奥义理。有的人不放弃多闻正法,但自认学修有成就生起骄慢之心,骄慢之心覆盖智慧,于是自以为是,他们瞧不起别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不对,进而连正法也要嫌怨、毁谤,堕落成邪魔的伙伴和党羽了。


像上面所说的这些愚蠢的人,不但自己行邪见,同时还会使无量亿数的众生堕入邪见深渊。这些众生将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在三恶趣转来转去,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但是,如果他们能在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后舍弃恶行,修习善法,也可以不堕恶趣。如果那些众生已没有自我拯拔的能力,无法摆脱恶行,修习善法,因而在恶趣中流转沉沦,药师佛就会以他伟大本愿力,让那些众生听到他的名号。就在那些众生听到药师佛名号的当下,罪恶的生命结束,他们得以重新转生于人间。


回到人间重新做人后,药师佛会进一步护佑他们,使他们树立佛法正见,精进修行,永不退堕,并从修行中体会到内心调和的快乐。为了获得人生的更大成就,他们还会舍家修行,在正法指引下,受持种种戒律,决不毁犯。他们会坚持正见、广求多闻,不断领悟的奥义,永不骄傲,远离增上慢,不毁谤正法,不堕入魔道,不为魔伴。这样一步一步努力精进,渐渐地修行诸菩萨的六度万行,功德迅速圆满,以至获得最后的成功。


(请看下文 药师佛的巍巍功德(2))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正是这十二个伟大誓愿,使药师如来在救众同时成就了自己,成为世所敬仰的,应受人天供养的,获无上正等觉的佛。所以,法会上释尊对文殊菩萨说:「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十二个大愿表现了本行菩萨道的药师佛对众生的无限悲悯、无限慈爱,显示了药师佛不可思议的福德威神力,所以称之为微妙上愿。十二大愿愿力所及,从菩萨到下层民众无一遗漏,从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到成就无上正觉,一切愿望无所不包,无所不至,所以称之为微。妙即不可思议,十二大愿包含了佛菩萨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其效验不可思议,其功德不可思议,所以称之为妙。这是最崇高的誓愿所以叫上愿。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愿拔除众生业障之苦,其细微、其伟大,言语不能尽述。愿力所成就的功勋德业,言语也不能尽述。


所以释尊对文殊菩萨说:「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劫是梵语劫波的略译,可译为长时间。劫分为大中小三个单位。中说,世界形成之初,人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岁,以后每一百年,人寿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然后每一百年人寿增加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一减一增共经历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这叫一小劫。二十小劫构成一个中劫,四中劫构成一大劫。每大劫世界成住坏空一次,经历约十三亿年。


释尊说:药师如来这十二大愿,所包含的内容,成就的佛土,对众生度化的功德,太多太多,就是用一劫或比一劫更长的时间来述说,也说不完。药师如来大愿及其功德,言语无法尽述,成就的功德,到底有些什么呢?释尊接着对药师佛成就的功勋德业作进一步概括演说。


(请看本书第七部分——药师如来的巍巍功德)


七、药师佛的巍巍功德(2)


5、怎样获得智慧佛法以智慧为核心,六波罗密中般若波罗密是根本。凭般若智慧可度越苦厄,获无上正觉。反之,愚痴引起悭贪、瞋恨、毁犯禁戒等恶业,使人堕入恶道,变牛变马,受人驱使。这段经文,释迦诫人们以智慧战胜愚痴,改变做牛马、奴仆的悲惨命运。这是药师如来成佛后所建立的度脱众生愚痴恶业中的伟大功德。经云: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


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嫉妒与愚痴无明就是愚痴,普光大师说:「无明者,于诸事理迷暗为性。」迷暗无智就会是非不分,不识善恶,唯怀悭贪。贪之不得便生瞋恨,别人成功就生嫉妒。愚痴无智就会阙于信根,起诸邪见,自是非他。


经文这里所说的「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就是指的无明愚痴之人所起的贪、瞋、慢、嫉妒等烦恼。嫉妒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奎基大师说:「言嫉者,循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一心屈从私利,捞名捞利,一旦别人在荣誉、地位、才能、境遇等方面比自己好,就心生嫉妒,起仇恨心,妒贤、妒能、妒财、妒色不一而足。人的嫉妒产生于愚痴。愚痴之人不明事理,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


自己福报差、命运不好,正报依报不及别人,不从自己找原因,而是用自我扩张,自夸自傲的方式捞取名利填补空虚。或者想方设法压制别人,不承认别人的成功,以怨恨、仇视、毁谤的方式攻击伤害别人,以获得内心的平衡,所以经文说他们「自赞毁他」。这是愚蠢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不但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会使自己情况变得更糟。新造的恶业会招来更多的恶果。嫉妒心既害别人,更害自己。妇女由于愚痴重,嫉妒心特别强。有人说世上最可怕的力量中,一种是婴儿的啼哭力,一种就是妇女的嫉妒力。人一旦充满嫉妒,就像毒蛇盘踞在心中。


这条毒蛇一方面咬噬他的心,使他自己痛苦、悲伤、愤怒,一方面蒙蔽良知,使人心胸狭隘、凶狠,以致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许多妇女犯罪都出于嫉妒。汉初时,吕后把戚夫人五官剜去,手脚剁去,放在厕所里,让人往她身上撒尿。这种恶毒的做法,就出于嫉妒。愚痴的恶果在无明愚痴支配下,人们悭贪、嫉妒、自赞毁他,造下种种恶业,所以经文说:「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无量千岁即指无穷无尽漫长的岁月。经文又说:「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愚痴之人受完三恶趣无穷无尽剧烈痛苦后,回到人间,变成牛马驼驴等畜牲,长年累月遭受皮鞭抽打,忍饥受渴,背负重物,在崎岖险峻的道路上行走。「随路而行」指有什么样的路就得走什么样的路,无法自己选择。


愚痴嫉妒重的人,若能再次转生为人,多数会变女人,而且地位卑贱。如经文所说:「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生居下贱就是地位卑下贫贱,做奴隶,当丫环使女,受人驱遣役使。这些人往往生下来就是奴仆,一直到死都没有人生自由,所以说他们恒不自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见这样的事实,愚蠢的人总是受聪明人的支配和驱使;智慧低下的人往往从事低层的体力活或简单的劳动;有超凡智慧的人才能从事超凡的社会工作。孔子说:「唯上智下愚而不移。」也是指只有聪明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上层人物;智慧低下的人,只能成为卑贱的下层人物。愚昧导致落后这是显见的道理。


从愚痴中解脱落入下贱的愚痴之人,如能接受药师佛的教诫,智慧逐渐显现,命运就能改变。经文说:「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这些人如果往昔做人时,曾听见过药师佛的名号,哀哀无告之中,能忆念起药师如来,诚心皈依药师如来,他就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至心归依」就是全心全意地归顺依托。大乘义章说:「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主,如怯依勇。」「神力」即指佛所具备的无影无形、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佛神力的护佑下,这些人就会「诸根聪利,智慧多闻」。


诸根即指前面讲到过的二十二根。耳聪目明、慧根深厚,就能努力学习,多闻善法。他们也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恒求胜法」,永远追求真理和觉悟。胜法就是殊胜之法,也就是佛法真理。有智慧的人以真理和觉悟为追求,他们心怀坦荡没有私心,能正确地看待一切,虚心对待别人。所以,他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会「常遇善友」。


就是说,他们处处在在都遇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这是聪明有智慧的人的处世态度,与嫉妒之人处处把别人看成自己的冤家对头,正好截然相反。聪明的人善于化不利为有利,善于从万事万物而学之,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切都成为善缘。愚痴的人怨天尤人,结果处处碰壁。常言道:「行人莫与路为仇」,以路为仇,吃亏的还是自己,非聪明人之所为。聪明有智慧的人能明辨是非,不被邪门外道所迷惑,所以「永断魔罥」,彻底和邪魔外道划清界线,不受诱惑。总之,皈依药师佛,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就能彻底从无明愚痴中解脱,从烦恼中解脱,即经文所说:「破无明壳,竭烦恼河」。「壳」,小鸟未孵出来之前,闭在蛋壳内既黑暗又不自由,只有破壳而出,才能突破黑暗见到光明。


众生为无明愚痴所困缚,像小鸟闭在蛋壳中一样,内心冥顽,心识一片黑暗,只有用智慧冲破无明,心识才能变得光明。「破无明壳」比喻用智慧冲突无明的困扰,就像小鸟冲破蛋壳的闷闭一样。「烦恼河」比喻烦恼从无明昏昧的心中不断产生出来,就像河水从源头不断流出一样。只有用智慧战胜愚昧,才能彻底断除烦恼,使烦恼的河水枯竭。无明是烦恼的根源,使生死流转的直接原因,只有以智慧战胜愚昧,以光明战胜黑暗,人们才能从生死流转中解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命运的主人。所以经文告诉我们:「「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生老病死是生理之苦,忧悲苦恼是心理之苦。


这一切烦恼痛苦都由无明而来,只有破除无明,才能彻底断除烦恼,永断痛苦。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尊又告诉文殊菩萨说:「假如有的众生悭贪嫉妒,称赞自己,毁谤别人,将来一定会堕入三恶道中,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尽各种各样惨剧痛苦。受完恶道中应受的剧烈痛苦,降生到人间,变成牛马驼驴等畜牲,长年累月遭鞭打,时常忍受饥渴的逼迫苦恼,背负沉重的器物,被迫在崎岖险峻的路上行进。也许他们转生成了人,但却是那些地位卑贱的奴仆婢女,受别人驱役使唤,永远得不到人身自由。


然而,这些众生如果前世做人时,曾经听到过药是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就因为这点善因,现在突然忆念起药师如来,并诚心诚意皈依药师佛,药师佛便会以他伟大的愿力,使他们从无边的痛苦中解脱。他们会变得聪明锐利,智慧多闻,孜孜不倦地追求殊胜的佛法。他们常常遇到善良的师友,永远不受邪魔的引诱困惑。最后能突破无明烦恼对心识的蒙蔽,就像小鸟突破蛋壳一样。他们再也没有一点烦恼了,就像烦恼的河流已干涸枯竭了一样,这样他们就从生老病死,忧愁苦恼等一切痛苦中解脱了。」


6、如何战胜瞋恨贪瞋痴三毒是对人危害最大的三种恶业。药师如来成佛后,建立普施功德,度脱人们悭贪恶业,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开发人们智慧,度脱愚痴恶业,使人们获得高尚的社会地位。这里又指引人们建立慈爱功德,克制瞋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瞋恨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恶习之一,受瞋心支配,人们会造许多恶业,使自己和别人都陷入痛苦中。所以这段经,释尊教诫人们不要相互仇恨争斗,以慈爱之心对待周围一切,团结互助,共同追求幸福安乐。


「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剎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仇恨的恶果人与人相处,难免有矛盾,若不能以友善和慈心对人,什么事都会愤愤不平,人际关系便处不好。


所以,瞋恨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直接原因。所谓瞋恨是指对痛苦和引起痛苦的事物的憎恚之心。瞋恨起时,身心热恼,心如火焚,所以称之为瞋火。瞋火就是心中的怒火。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在恼怒之时,被强烈情绪控制,注意范围缩小,思维灵活度变低,自控力下降,对眼前之事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常导致不理智行为,造成不良后果。


经教中说:「一念瞋心起,十万障门开。」 瞋心遮障智慧,使人做蠢事。所以经教中说「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瞋恚」。瞋心危害大慈心,使人生恶念。俗话说「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三毒之中,瞋心最恶。瞋是人的恶习中最顽劣的一种,修行人到罗汉果位,还不能完全断除瞋心,凡夫的瞋心就更难调伏了。有的人瞋心特别重,不论大事小事,稍不如意就横起暴恶,喜欢惹事生非,制造事端。所以释尊说;「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乖」即背逆、抵触、不一致。「离」即分离、不合群。「好喜乖离」就是喜欢和别人闹别扭,行为怪癖,处处与众不同,和大家离心离德。「更相斗讼」就是反复的、一而再地和别人打架斗殴,争执吵闹,甚至上法庭上打官司。好喜乖离,更相斗讼的人,遇事争个你死我活,不置对方于死地誓不甘休。现代科学有实验表明,当人生气的时候,胃粘膜会呈鲜红色,粘膜中粘液保护层出现穿孔,可导致胃溃疡。


有实验发现,人气恼仇恨之时和安宁祥和之时,内分泌有所不同,前者血液中有副肾上腺素,后者有肾上腺素。怀有强烈仇恨心的人,血清中还含有毒素,这种毒素甚至可以毒死小昆虫。可见,仇恨心不仅害人,而且害己。仇恨使人心理扭曲,相貌变丑陋,身心都遭受毒害。所以经文说,这些瞋心重的人「恼乱自他」,既恼恨自己,又恼恨别人,既扰乱自己,又扰乱别人。仇恨心支配下的人,思想上、言语行动上都会以损伤他人为快意,这就会导致或增加身语意的各种恶业。为发泄愤怒之心,恶言相向,挑拨离间,就犯口业;想方设法损害对方,就犯意业;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伤害别人,就犯身业。所以经文说他们「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这些人在恨心支配下,不知疲倦地打斗、争讼、互相损害;翻来覆去都做些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好处的事。所以经文说他们「展转常为不饶益事」。展转即反复多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做某事。


他们展转所作都是些对自己、对别人毫无补益的事,所以称之为「不饶益事」。瞋心支配下的人,无休止地争讼斗气,仇恨之心越来越严重,甚至会设法谋害对方的性命,所以经文说他们:「互相谋害」。为了谋害自己的仇人,他们会使用各种巫术、咒术、邪魔之术。古印度原始宗教有信仰巫术、咒术的,会用咒语和某些特殊方式调动神鬼恶魔,为自己效劳。恨心支配下的人为了复仇,或祷告招请山林树木间和坟墓中的鬼神,请它们帮他报仇;或杀死鸡鸭猪狗等牲畜,用血和肉来祭祀恶鬼,请恶鬼去伤害对方。如经文所说:「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剎婆等。」「告召」即祷告、招请;「冢」即坟墓;「药叉」又译作夜叉,为勇健鬼,能在天空飞行,也要吃人。「罗剎婆」又译作罗剎,是吃人恶鬼的总称。为了加害自己的怨敌,他们用棉花布块草木泥土等做成自己仇人的样子,写上他们的名字,然后用恶毒的咒语来诅咒。即经文所说:「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


他们还会使用魇魅和蛊术,是对方中邪,用起尸咒,使尸体起来活动,去伤害仇人的生命,损伤仇人的身体。如经文中所说:「魇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魇」即噩梦;魇魅即妖邪。用祷告鬼神或念咒的方式使对方中邪,用邪术致人死亡等都叫魇魅。「蛊」是一种毒虫,旧时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一个盘里让它们互相咬噬,最后剩下一条毒性最大的虫制成的药就叫蛊。把蛊药悄悄放在别人饮食中,可使人中蛊,中蛊之后,狂奔乱跑胡言乱语,最后死亡。蛊道就是用蛊毒暗中害人的一些方式。「咒起尸鬼」是对死尸念咒,使尸体起来活动。


邪恶妖术咒术都可以伤害人,致人于死命,对这点,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有人深信不疑。小说红楼梦中描写,赵姨娘用魇魅咒术,使宝玉和风姐几乎丧命。现代科学不能证明咒术的作用,但咒术能给对方施加心理影响,使对方生活在不祥的气氛中,就这点而言,这些方法确能害人。魇魅咒术都是邪门外道恶毒的妖术,是世尊严厉喝斥的。由于古人多相信其效力,释尊在这里藉以分析仇恨支配下的人们的心态。使用这些恶毒方式的人,以害人为出发点,最终害的还是自己。罪恶的动机就是意恶业,害人的行动就是身恶业,这就会使自己堕入恶趣,遭种种罪报。


总之,无论是仇恨者还是被仇恨者,都生活在黑暗的阴影中。仇恨是贪瞋痴和邪见的产物,是危害人类和乐安宁的大敌,也是使众生堕落的直接原因,为了彻底救助众生,使人们和睦相处,药师佛以其伟大愿力,帮助仇恨的双方解怨释仇,化解仇恨。凡能接受药师诫的人,药师佛会保佑他们不受任何恶事的伤害。所以经文接着说:「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彼诸恶事」即前面叙述过的各种妖邪巫术、魇魅蛊道、恶咒等。「悉不能害」即一点都不能伤害。听闻药师佛的名号,接受药师佛的护佑,生活在药师佛祥和慈光之中,正气凛然,一切邪气都无法侵犯,无论何种巫蛊咒术,都不起作用了。以慈爱化解仇恨接受药师诫,药师佛会使那些被仇恨扭曲的人,变得和悦安详,不再怨恨别人,「一切展转皆起慈心」。


就是说,无论他这么想还是那么想,无论对这件事还是对那件事,内心升起的都是慈爱,再也没有仇恨了。在慈爱心鼓舞下,他们会做有利于别人、最终也有利于自己的事。内心感到安慰,也感到快乐,再也没有损害别人、恼恨别人的愿望,也不生嫌怨自己、仇恨别人之心了,所以经文说:「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嫌恨心重的人总是不安分,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现状。境遇不好,就怨天尤人,接受了药师诫后,明白了随业受报的原理,内心充满和悦,对自己的一切境遇就能欣然接受了。所以经文说:「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对自己应受的果报,即使是艰难困苦,也产生欢喜满足的心情。


不抱怨自己,更不怨恨别人,只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去改变它,以爱心、慈悲心与人相处,互相帮助,不互相侵犯,不互相欺凌,共同做对大家有利的事。这就是经文所说:「不相侵凌,互为饶益」。「侵」即侵犯,「凌」即欺侮。「互为饶益」即互相做一些使对方得益的事。这样,无论是自己还是周围的人们都可以得到最终幸福和安宁。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接着告诉文殊菩萨说,有那么些人生惹是生非,处处和别人闹别扭,不能与人和睦相处。又喜欢挑拨离间,遇事就和人争个你死我活,甚至打架斗殴,争吵打官司。一会儿恨自己,一会恨别人,又扰乱自己又扰乱别人。


这些人,他们的言语往往就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他们行动总脱离不了杀盗淫的范围,而他们心中所想的,则多半是贪瞋痴等恶念。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身语意三业中增加自己的罪恶,翻来覆去地做害人害己的事。在仇恨心的支配下,他们还处心积虑地相互危害,甚至想法置对方于死地。因为仇恨,他们祷告山林、树木以及坟墓间的鬼神,请它们替自己报仇。它们杀牛羊鸡犬等众生,用血祭祀夜叉、罗剎等恶鬼,使其为自己效力。他们书写仇人的名字,用草木、棉花、布片等做成仇人的形象,用恶毒的咒术诅咒他。还会用邪道蛊术害别人,对尸体念咒,使尸体活动,去伤害仇人生命,损坏仇人身体。


以上这些瞋恨中的人们,如果能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在药师佛无限慈心的感召下,他们可以从仇恨瞋心中解脱出来。一方面别人恶事恶意不能危害他,另一方面自己的恨心恶意也会化解。彼此之间都生起慈爱之心,无论做什么都会和乐相处,互相帮助,彼此增进利益,使大家都获得快乐和安宁。在药师佛的护佑下,人们彼此之间再也没有互相损坏、气恼和嫌恶仇恨之心了,所有的人都欢喜悦乐。对自己所受的果报,哪怕是艰难困苦也毫无怨言的生起欢喜满足之心。人们再也不互相欺凌、相互危害,而是共同创造、共同做有益于大家的事。


7、死后从何处去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一期生命结束,就面临死亡。死亡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魔难。对一般人而言,死亡是可怕的。人死后,往哪里去?这个问题使人困惑,也使人恐怖。为了使人们从死亡的痛苦和恐怖中解脱,世尊在法会上告诉大家,凡保持一定戒行,接受药师诫的人,临命终时,药师佛可以让八个大菩萨指引他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使他们往生天界,享受快乐,或转生人间为转轮王和富足之人。


总之,药师佛会以其福德威神力,使人们得到最好的归宿。这是世尊对人们的临终关怀。经云: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


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怎样往生西方净土苾刍又译作比丘,苾刍尼又译作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的佛弟子,男性为比丘,女性为比丘尼。


邬波索迦旧译优婆塞或优婆娑迦,意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是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的男子的统称。现在一般称为男居士或大居士。邬波斯迦旧译优婆夷或优婆赐迦,意译为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是敬事三宝,受持五戒的女子的统称。现在一般称为女居士或二居士。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是佛的四众弟子。凡佛弟子都应受持戒律,在家弟子应受持五戒、八关斋戒;出家弟子则应受持十戒、具足戒等。若未能受戒,但敬信三宝,行为不违反戒律的人,可称作净信善男子、善女人。


四众弟子和净信善男子、善女人,若能认真受持各自应守的戒律,哪怕是坚持一年八关斋戒,或守三个月的其他各类戒,他们都会得到很大的福报。他们可以在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得到善终。所以释迦佛对文殊菩萨说:「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


释迦佛在赞扬药师净土功德庄严时,曾用西方极乐世界来做过比较,这里,释迦佛又一次提及西方极乐世界。释尊以往在宣说许多经典,如法华经、楞严经等时都赞颂过西方极乐世界。释尊一而再、再而三地宣扬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给娑婆世界的众生指示方向。西方极乐世界是此土众生临命终时的最好归途。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所修习的法门,叫净土法门,它是众多法门中最方便的,所以释迦佛再三为弟子指示这一法门。释迦佛为弟子指示的法门,归根到底可分为两类:一是通途法门,又叫自力法门;一是特别法门,即净土法门。


修习自力法门,学人仰仗自己的力量,归信三宝,以戒定慧三学,断烦恼了生死,直至证悟无上菩提。修习净土法门,无论是什么根基,哪怕是五逆十恶的人,只要闻名信受,信愿真切,持佛名号,就可以仰仗佛的助力,往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有很多助缘,可以使那里的众生永不退转地继续修行,直达佛地。靠自力修行,获最高成果需要付出努力很大。五浊恶世、末法时期的众生,要彻底断除惑业非常困难,惑业不断,修法不能成功,稍有懈怠,还会退堕,所以这是难行道,成功可能性小。仰仗佛力,可以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众多助缘,可以继续修习,永不退转,有必然成功的把握。而且修习净土不必透彻教理,只须观想持名,修行方便,所以这是易行道。印光大师说:「通宗通教之高人,尚多崇尚自力法门,不肯仰仗佛力。


其志固高,其事实难即生做到。倘惑业未能净尽,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不但所期皆成画饼,且有因福造业,后生堕落之虞。由是言之,诚堪畏惧。须知净土法门为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与通途法门并论。」所以印光大师一生中都提倡净土易行法门。阿弥陀经中说,惑业未尽的众生,发愿往西方,必须持名念佛,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到「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会「现在其前」,修行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一种定境。没有相当修行功夫,要达这一定境还是不容易的。所以修净土法门虽比其他法门简便易行,也并不是所有发愿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成功往生。为此释迦佛在这部经中,为修净土法的众生开示一个最有力的助缘。只要持八关斋戒一年,或五戒三个月以上的净信弟子,接受正法,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又没有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的定境,临命终时若能听闻药师佛名号,药师佛会派遣八位大菩萨为他指示去西方净土的道路,帮助他成功往生。


所以经文紧接前面「而未定者」说:「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 「而未定者」即指念阿弥陀佛名号,还没有达到定境的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为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量光无量寿。经文中「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即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所」即处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从莲花中化生出来。据记载,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池中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莲花。这些莲花有成千上万的花瓣,花朵大如车轮,是用七宝构成的。不同颜色的莲花放射不同光芒,青色放青光,红色放红光,黄色放黄光,白色放白光。有的一种花放一种光,有的一种花放两种光。各种光中示现无穷无尽的佛,为众生演说各种各样的佛法。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发心念佛,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池中就会生出一朵莲花。念佛越勤奋,那朵莲花就越光明、越鲜艳;念佛心退堕了,那朵莲花就会黯淡、枯萎;不念佛了,那朵莲花就消失了。


念佛人坚持念诵一天、二天、三天……乃至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就会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起拿着属于他的那朵莲花,把他迎往西方。这人就从莲花中生出来了。这种不需要父母交媾,自然而然就从莲花中生出,叫莲花化生。所以经文说:「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杂色众宝华」即指各种颜色的由七宝做成的众多的莲花。「化生」即指不要依托,自然而生。由于众生念佛的功夫不同,以往所修的善行不同,往生到西方,莲花化生时,就有上中下三个品级,每品中又有三生,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正如偈语所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西方净土的众生是从莲花中化生出来的,获得的是净妙色身,不是血肉之躯,所以他们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那里的众生一律平等,没有男女差别,没有妻子儿女,没有亲疏远近,也就没有爱离别苦。那里的众生都与永不退转的菩萨为伴,没有怨憎恨苦。那里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众生有求皆得,没有求不得苦。从莲花中化生的众生,身躯微妙香洁,没有五蕴盖覆之苦。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顾名极乐世界。


怎样往生三善道有的众生没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乐善好施,又有清净的戒行,人间生命结束后就有可能转生到天上成为天人。天人可以无拘无束尽情享受各种快乐。假如他们耽于享乐,会把以往培植的善根耗尽,天上寿命结束时,就有可能堕入恶趣中。如果这些众生在往生天界以前,能听闻药师佛的名号,接受了药师佛的教诫,到天界后,就不会无休止地享乐,善根也不会穷尽,天上寿尽后,便不会转生到恶趣中。


如经文所说:「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或有」是紧接前面经文,指四众弟子、善男子、善女人中能每月受持八天斋戒一年,或持其他戒三月,,有善根的,而且在临命终时又听闻了药师佛名号的那些人中的某些人。「本善根」即指在转生天界以前,做人时培植的善根。这些天人在天界之所以本具善根没有耗尽,是因为他们生前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并能接受药师佛的教诫。怎样往生富贵人家善根未穷尽的天人,寿尽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到人间。在人间他们转生成人间的统治者,具有无比的权威,如经文所说:「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轮王」即。是世间第一有福德的人,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轮王有四种:金轮王统摄四大洲,银轮王统三洲,铜轮王统两洲,铁轮王统一洲。


轮王出世,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人们富足安康,平等互助,谷物丰饶,遍地甘美果树,金银珍宝散在各地,是理想的大同世界。「四洲」即指须弥山四方的四大洲。善根深厚的天人,在药师佛的护佑下,出生到人间,成为福德具足的金轮圣王,以其福德和威力统率、摄持四大洲,带给众生富足安乐,使有情众生都安身立命于十善道。戒行稍差,善根不足的人,从天上还生人间虽不能做轮王,但可成为富足有地位的人。如经文所说:「或生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剎帝利是古代印度四种姓中的第二种姓,意思是田主,可担任国王、武士等高级职务。婆罗门为第一种姓,是祭师阶层,社会地位最高。居士是富有的自由民,大家是自由民中的实业家。转生成有社会地位的人以后,他们还会非常富有,财宝很多,各种物资装满仓库。他们形相端庄,身体健康,聪明有智慧,有美满的家庭。如经文所说:「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凡能至心皈依药师佛的妇女,只要愿意,就能转女成男,而且永远不再转为女身。如经文所说:「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综上所述,本段经文中,:再说,曼殊室利!如果有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其他敬信佛法的善良男子和女人,受持八关斋戒一年,或守三个月的净戒。因守戒培植的善根,他们中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光无量寿佛统率的地方的人,修持净土法门,念佛没有达到一心不乱的定境的,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听闻药师佛名号,临命终时会出现八大菩萨,这八个大菩萨的名字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八大菩萨临空而来,到他们面前,为他们指示去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他们就会往生到极乐世界,在各种颜色、七宝做成的莲花中,自然而然地化生出来。也有的净信弟子,会转生到天界成为天人,享受各种快乐,但不会把原来的善根耗尽,因为他们听闻了药师佛的名号,获得的善根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他们不会从天人堕到地狱、饿鬼、畜生等各种恶道中。等他们天人的寿命完结,会重新降生到人间,善根深厚的可以成为,统摄天下成四大洲的领袖。他们具有极大的威德,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事。他们推行善行,让人们身语意都安住在十善道中,都过富足、向上、有意义的生活。有的众生虽不能成为,但可以成为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实业家等有地位的人。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钱物多得连仓库都装不下。他们形相端正庄严,家庭和美,父母妻儿具足无缺。他们都聪明有智慧、勇敢强健、威猛得像大力士一样。假如修行的人是女人,对自己的女身有厌弃心,因为听闻了药师佛的名号,诚心诚意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可以永远不再为女身,以丈夫相精进修行,直达佛地。


8、除人们一切病苦在开演了药师佛为众生建立的施舍、持戒、度贪瞋痴等伟大功勋之后,释尊概括演说药师佛消除众生一切病痛灾厄的伟大功德。经云: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五浊恶世,八苦人间,众生之苦,说不能尽,药师如来为拔众生之苦所建立的功德,也说不能尽。所以经文仅举折磨人们最厉害的一些疾病,示现药师如来对众生病苦的救助。疾病对人的折磨,除了生理痛苦外,还有精神重压和心理恐怖,后二者引起的痛苦往往超过前者。人们最害怕的疾病并不是最疼痛的病,而是危及生命的癌症。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即使尚无明显症状也会日益消瘦,精神崩溃,迅速死亡。经文这里所举的就是古代的不治之症。「瘦挛」指身体干枯,肌肉萎缩,手足卷曲不能伸直。挛也是一种手足抽搐的疾病,相当于现代的脑溢血中风、瘫痪等病。「干消」指结核病和糖尿病一类的消耗性疾患,古人把结核病叫痨疾或干病。患糖尿病的人代谢紊乱,口渴肚饿,不断吃不断小便,古人称之为消渴病。患这类病后,人异常消瘦,将不久于世。「黄热」指肝炎、破伤风、脑膜炎一类的疾病。肝炎急性发作一般都有黄疸,眼睛皮肤发黄。这些急性传染病都有高热,古代医疗条件下,无法有效控制,会使人迅速丧命。此外,古人认为中魇魅、蛊毒的人,会患莫名其妙的怪病,突然死去。


人们害怕疾病,更怕死亡。年纪轻轻,突然死掉,叫夭亡或短命;在意外事件,如水火刀兵、天灾地变中突然殒命,叫横死。短命夭亡和横死都是未尽天年而丧命,对人威胁极大。横死有九种,经文在后面还要具体描述。药师如来成佛后,凭借本行菩萨道时的伟大愿力,可以使人们从上述种种可怕的疾病和灾厄中解脱。经文说:「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是」即指上述种种疾病,「等」概括所有的不能一一列举的疾病。皈依药师佛可以使人从不治之症和疾病恐怖中解脱,因为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就能开发智慧,明白因果的原理,懂得生命缘起的规律,坦然地对待疾病和生死。既来之,则安之,心情舒坦,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极大的影响。


同样疾病,因患者心态不同后果迥异,古今中外有许多因信仰的力量而战胜疾病和死亡的事例。皈依药师佛,心有所依,意有所安,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即便生命结束也能安然西去,不会有痛苦和恐怖,况且在佛的护佑下,他们还会健康长寿。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尊对文殊菩萨说:再说,曼殊室利,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获得正觉,成佛之后。由于他在菩萨因位时所发的宏大誓愿,当他观察到有情众生受病苦折磨威胁时,就会去救助他们。比如有的众生中风瘫痪手足抽搐,或得了痨病,又干又瘦,或得了消渴病,身体一天天消瘦。有的得了黄疸病,高烧不退,全身发黄。有的众生被魇魅、蛊毒所中,危在旦夕,有的年纪轻轻就夭亡短命,有的突然遭横死。凡此种种不能寿终正寝的人,只要祈求药师佛,药师佛就会凭着伟大愿力,消除他们的痛苦,满足他们消灾延寿的心愿。


(请看第八部分 药师咒)


往期文章精选

点击标题查

01、《因果录》:念药师佛酸痛改善

02、《因果录》:药师佛治病又招财

03、《因果录》:药师佛保佑连锁企业大老板逢凶化吉

04、《因果录》: 骨癌挫败女强人 拜药师经癌症消

05、《因果录》:念药师咒,我儿子退烧了

06、《因果录》:念药师经和圣号,糖尿病康复

07、《因果录》:礼念药师佛消除颜面神经麻痹症

08、《因果录》:母亲为女儿代念药师经回向产生奇效

09、《因果录》:拜药师佛消除了甲亢和晕眩

10、《因果录》:药师佛加持孩子眼疾快速消除

11、《因果录》:称名号即是失眠良药

12、《因果录》:念药师经使脑血管疾病昏迷者康复

13、《因果录》连载:修药师法消除肝硬化

14、《因果录》:药师佛救回车祸昏迷月余之人

15、《因果录》连载:走过乳癌,找到药师咒做精神支柱



药师佛长寿

文摘屋 最有料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