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 | 隔席传杯:学说人话

2022-08-04 06:54:40

✎ 文 | 老呆


学写微信文章将近一年,按事先约定,《九德论艺》微信公众号可以关闭了,或由别人接手……

一年来,自觉没什么长进,如果非要说对自己有益,那就是让自己的时间观念更强——从未拖欠。这点很要紧,简单说时间即生命,拖自己就是坑队友。如果仅仅这一点收获,当然满足不了我自己。那么怎样让自己收益最大化?这“临门一脚”不能射偏。

又要感谢曹大爷了!

今年2月,曹大爷告诉我,自己关注了《九德论艺》公众号,表示对我的文章有些能看懂,有些看不懂。曹大爷说得直白:“说人话”部分能看懂,“不说人话”部分看不懂!尤其是象棋部分……

于是问题来了。

如果解决了自己“不说人话”问题,那我这一年可谓大丰收!

我一生都在从事语言工作,所以对语言极其敏感。狭义的“语言”特指思想,是思想的代名词。语言学分为三大块:一是句法学,近似于我们大学里学习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研究内容包括字、词、句的组合以及规律。二是语义学,属于哲学范畴,研究的核心是思想的形成以及表达规律。三是语用学,研究核心是语言与环境的关系。所以“语言”工作只能是思考,而这种工作必须通过文字符号来体现。对文字符号的“运用”就是把汉字组合成词,进而把这些词组合成句,再把句子组合成段落,最后成文。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或者传递某种信息。

写文章又称写作,写作有三种类型:一是文学艺术类,诸如诗歌、小说、散文等等,写作动机在于传递某种情感。二是说明文,包括论文、公文等等,目的在于传递某种信息,或说明一个事物、或说明一个事件,或提出某种主张。第三种是前两者的结合体,新闻界习惯称之为“第三种写作”。这三种类型又被细分为各种体裁,比如“公文”就根据各种格式细分为公告、公示、布告、公函……等等。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写作生活,谈谈我为什么有时“不说人话”。

具有深邃的思想是写好文章的必要充分条件!而这种思想只能通过广泛阅读和思考获得,同时还不能排除经验,所谓经验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活阅历”。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才是表达方式的选择和强调,而这种技能只能通过自我训练才能获得。字、词、句属于基本功,通过《尔雅》、《说文》、《辞源》……直到《现代汉语词典》来确认和巩固。我干过出版社执行主编、主编过杂志、为报社写过专栏、充当过新浪网站社区的超级版主、写过受140字节限制的微博、开过教学博客……按理,这些经历足以保证我“说人话”了,但为什么我会给读者造成有时“不说人话”的印象呢?

▲电影《通天塔》剧照

问题不可能出在“表达”部分,最显著的例子是对动物“量词”的使用,如:猪、狗、马、狼、虎、鸡、鱼、骆驼……的准确量词使用,对此非专业人员很难获得满分。诚然,我知道动物量词的准确使用方法,更知道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但我在市场上决不会这样发问:“这鸡多少钱?”或“这鱼多少钱?”或“这骆驼怎么卖?”因为那样问,听话人会以为我不正常。

既然陈述没问题,那么问题一定出在内容上。

如果我要解释一个哲学概念,而且这个概念极其复杂,那就会表现为“不说人话”。比如“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的重要哲学命题,中国人几乎都听过,甚至有人将这个句型转换成“我爱故我在”或“我骂故我在”等等。那么我该如何把这个哲学命题说清楚呢?怎么才能让读者觉得我的解释是在“说人话”?其实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因为太过复杂。首先是命题的产生背景,这会牵扯上英国经验主义与欧州理性主义之争。接下来是对怀疑论的解释,这又需花费一定篇幅。最后才能告诉读者:“我”代表着怀疑主体,“思”就是怀疑,确切说是此刻正在怀疑着的“我”。“故”是连接词,“在”是存在,或曰“成立”。那么联系前后,这句话的意译就是:“一切均可怀疑,而且值得怀疑,因为怀疑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真理。但有一样东西不可怀疑,这东西就是我此刻正在怀疑着的怀疑之心!这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要义。换句话说:我们的思想意识主宰着这个世界!”

▲勒内·笛卡尔

即便如此艰难,可我确信已经把话说清楚了。不过我对自己的解释并不满意,因为我知道,在此后的时间里,哲学界对这个在当时确信颠不可破的哲学要义也产生了怀疑,怀疑的基础是“思”和“在”能否相互转换?如果能,那么“思”这种思维活动和“在”这种能意识到的“存在”就是具有同一属性的东西……接下来“存在”与“存在物”的探讨又浮出水面,而且是蛮横地摆在哲学家桌上。所以,思想如同一条河流,缓缓向前,要将之剪切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片段,说实话,于我而言,几无可能。

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作者与读者的隔阂。

我忠诚的弟子看了我上一篇微信文章之后,满脸沮丧地告诉我自己尽了最大努力,但依然看不懂我的文章。我想了一晚上,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那篇文章介绍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和福克纳,介绍他们各自对“人”的理解,并用他们的代表作为例证。为了避免读者阅读障碍,我特意对涉及作品都作了故事梗概复述。当然,对《老人与海》这样的名篇我不作复述,因为我觉得那是多此一举。问题很明显,是读者阅读量不足造成的,对此我毫无办法!就像两个球迷在谈论一场球赛,一个讲得眉飞色舞,因为他新看了这场球赛,且对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而另一个则一脸懵逼,因为他错过了观赏这场球的机会,所以对方讲得再好,他也无法领会其中妙处。

至于象棋,在我文章中属于道具。因为象棋源于古代兵法,是现代军队作战室里演练沙盘的“祖先”。象棋的功能强大,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复杂问题,而且具有哲学的高度和文学艺术之美,运用得体则非常有效!前提是读者必须懂得基本行棋规则。中国有几亿人在下棋,而且有文化的居多,所以我觉得并无不妥。

作家的“语言”就像中国画里的“笔墨”,作家对语言,画家对笔墨,都必须用一生的精力去对待。尤其是语义学里强调的“语言共识性”原则,比如“我好想你”就不能写成“”,因为违反“共识性”法则,读者看不懂,这就叫“不说人话”。

刚刚故去的作家李敖自诩白话文数百年来无人可及!对此,王小波先生遗孀李银河女士则说:“如果李敖读了王小波,他也许就不会这么说了。”其实,在我眼里,白话写得最好的还属“风流人物”,不信可以去读一下他的《矛盾论》《实践论》和《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沉默的大多数》

《隔席传杯》出自古谱《竹香斋》,着法复杂精妙,处处陷阱。第13回合红方兵七平六,逼黑方将五平四吃掉红兵,然后红车借将军之势左移,《隔席传杯》之名由此而来,从而盯死黑卒。最后红方布下“柳摇风”阵型之后,才从容以车换卒,实现了帅保相,相保河口马,河口马保中兵的这一精彩构想——和为贵!

▲《隔席传杯

着法

1.车二进九  象5退7   2.马一进二  将6平5

3.车二平三  士5退6   4.马二退四  将5进1

5.马四退六  将5平4   6.车三退一  士4进5

7.马六进四  将4进1   8.马四退五  将4退1

9.马五进七  将4退1   10.兵八平七  将4平5

11.车三平五  将5进1   12.车一进三  将5退1

13.兵七平六  将5平4   14.车一平六  将4平5

15.相三进五  车5退1   16.马七退五  士6进5

17.马五退七  卒4平3   18.相一进三  车5平7

19.车六退四  车7进2   20.帅六进一  卒3进1

21.帅六平五  卒3平4   22.车六退三  车7退1

23.帅五退一  车7平4   24.相三退五

本局启示:说话撰文,目的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为读者着想,哪怕隔着“座位”,也要把“酒杯”传递过去,从而让读者明白作者意图,而不能只顾自己一时痛快,更不能主观认定读者了解涉及内容,毕竟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否则连看都不看,还谈什么真理传播?明白这层道理,我老呆应该减去十岁,如果我能做到,那应再减五岁……

▲大成仓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编: 陈留

编辑: 吴翔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