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卜奎——清代齐齐哈尔城市文化源头走笔之三

2022-03-17 13:33:11

    

    往昔的齐齐哈尔,卜奎这个词家喻户晓。作为地名,卜奎与卜奎村、卜奎驿站、卜奎城密切的联系在一起。那么,卜奎村、卜奎驿站在哪里?为什么齐齐哈尔城被称为卜奎城?一系列的谜,将在下面为您解开。

   

    卜奎村

 

从现有资料看,从康熙七年(1668年)任索伦总管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接替孟额德补授副都统衔索伦总管统领五百名达斡尔子弟驻防黑龙江城,卜奎一家在卜奎村至少居住了十七年。当时,四大总管均有各自的总管府,卜奎村卜奎的总管所在

历史上,史志学家多次提到卜奎村。

据方式济《龙沙纪略》记载:“卜魁,站名,土人谓驿为站。在新城之北八百里,距七站。或曰:大力人为布枯,曾有布枯居此,故名,今曰卜魁,误也;或曰:有达呼里人名卜魁,耕于此;或曰:元置军民万户府五,一曰孛苦江。今卜魁枕脑温江,而孛苦江未知所在。

据《盛京通志》、《大清一统志》记载:“齐齐哈尔城……亦曰奇察哈哩,本嫩江南宿伯克依(卜奎)庄地,康熙三十年副都统玛布岱监筑。

据西清《黑龙江外记》记载:“城所在号卜奎。相传始筑城,议在齐齐哈尔,既以中隔嫩江不便,改今地。故齐齐哈尔虽以名城,而卜奎实通称。卜奎方言也,国语奎作克伊切,有音无字,因以奎代,亦作魁。或作博克西,误至。谓力大善扑为布库,有布库居此,故名卜奎。又有解卜奎为江名、达呼尔名者,皆附会。俗或以为不灰,愈诞妄。

据英和《卜魁纪略》记载:“城池未定以前,皆系打牲人居住……康熙三十年,于嫩江东卜魁村地方筑城,邻近齐齐哈尔村,即以为名。以总管玛布岱授副都统衔暂守此城。”

据徐宗亮《黑龙江述略》记载:齐齐哈尔本旧站名,距今城十五里,站移今城,名亦因之,一名卜奎。 

据魏毓兰《龙城旧闻》记载:“康熙三十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会同宁古塔将军佟保议建木城于齐齐哈尔及伯都讷,以树声援。寻以齐齐哈尔中隔嫩江不便,改今卜魁地,仍以齐齐哈尔名城。官文书皆称之。缘卜基始,名已入奏,难追改也。惟土人习称卜魁,至今犹尔。”

综合以上史家的记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卜奎村在嫩江东岸;

2、当年齐齐哈尔城筑城的地点是索伦总管卜奎的庄地,不是卜奎村。

那么,卜奎村及卜奎庄地具体位置在哪里


 

   卜奎驿站

 

清代,每设置一个新的将军辖区,伴随着筑建城池、驻守军队、安设驿站、屯垦开荒。黑龙江将军也不例外,卜奎驿站的设立源于雅克萨战争的需要,也源于黑龙江驻防需要。

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伊始,清廷就开始了开辟黑龙江驿路驿站的规划。几经调整,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康熙皇帝才正式批准施工建设。由此,在黑龙江城(今爱辉镇)至乌拉城(今吉林市)一千七百余里的大站道上,设二十五个驿站。其中,黑龙江界内有包括卜奎驿站在内设十九站(雍正年间增设乌兰诺尔,共计二十个),卜奎驿站因设在卜奎村而得名。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记载,当时,东北距塔哈驿站五十里,西南距特穆德黑驿站距离六十五里(孟宪振《清初吉林至瑷珲驿站考》)。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驿站完工,站丁随之驻驿。卜奎驿站与其他驿站一样,有站丁三十名,牛三十头,马二十匹。

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记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年三月初五日,驻扎在温托浑驿站(今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的管理茂兴等驿站官关保提出:“卜奎驿站至索伦总管驻所齐齐哈尔地方往返近五十里,道路曲折且渡江行走,人畜劳苦,较其它驿站更甚。现请准卜奎驿站增加十人,马十匹” 的请求。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向朝廷反映了这一情况,但被驳回。根据这个档案资料可以确定:卜奎驿站在嫩江东岸,距齐齐哈尔屯二十五里之地

本年四月初十日,齐齐哈尔建城的消息传来。关保迅速向萨布素呈文,以“温托浑驿站距墨尔根甚远,而商议索伦达斡尔地方偷盗公务甚多,逢事即亲往会商。……卜奎驿站地方与墨尔根此二驿相近,且为蒙古、索伦交界之处,自京城经蒙古路而来,大路通达”为由,请参照盛京、吉林驿站站官驻扎省会城池之例,申请将茂兴站官驻地移往卜奎驿站,意图进入齐齐哈尔城,得到萨布素批准。齐齐哈尔城建后不久,卜奎驿站被安置在土城西南。为便于驿递,特意辟建了一个“小西门”。

为什么这么肯定的说卜奎驿站是移入齐齐哈尔城的?据西清《黑龙江外记》记载:“齐齐哈尔城中卜魁站起,西南五十五里曰特尔德赫……,东北六十里曰塔哈尔……”。很明显,这是卜奎驿站移入齐齐哈尔城后的里数,与康熙年间的距离相比,正好向西南移动了十里。与关保的呈文参照,可以得出早年卜奎村、卜奎驿站在齐齐哈尔城东北十里的结论,与距离齐齐哈尔屯二十五里相符。具体位置在建华区王屯,后称黎明村,今凤凰城所在。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衙门迁至卜奎城后,卜奎驿站站丁、马匹数量得以增加。共有站丁三十名,马四十匹、牛三十头相比,可以说是大站。

齐齐哈尔城卜奎驿站在什么位置?据民国六年(1917年)二月龙江县向黑龙江省通志局呈报档案记载:“省垣卜魁站马号官房,在砖城西马神庙偏南,于前清康熙年间创修。系在院之偏北,建正厅一所共八间,东西长八丈。其迤东建马厩一所,共七间,南北长七丈。又东南隅,建大门一间。门内并建坐西朝东影壁一座,长二丈,其四面围墙,南北长九丈五尺,东西宽二十二丈四尺。”这是目前所知卜奎驿站马号官房最为翔实的数据(见下图)。


光绪末年,电报电话兴起,驿站推出历史舞台。卜奎驿站裁撤后,原建筑用图不详。解放后,该地成为民居。几年前鑫海家园小区兴建之时,施工人员曾经挖出一口井,据说是隶属于卜奎驿站的那口古井。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用GPS仪器,将其定位在北纬47º21´03.7 "、东经123 º 56 ´29.7"这个点。由此推测:卜奎驿站原址大概在此定点偏西十余米处。

卜奎音意

 

玛布岱、萨布素申请建城之际,最初的意愿是在齐齐哈尔屯建城。然而,清廷指定的建城地点则是大路通达的卜奎驿站附近,康熙皇帝口谕批准的城名是“齐齐哈尔城”。玛布岱、萨布素一度想扭转建城地点,但被兵部否决。因老百姓更熟悉卜奎村、卜奎驿站,由此,民间一直称呼齐齐哈尔城为卜奎城。

卜奎是什么意思?满族学者西清认为,齐齐哈尔建城的所在地就原来就叫卜奎。卜奎是方言,国语(满语)“奎”的发音为“克伊”切(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发音方法),即“伯克依”。由于有音无字,只好用“奎”(或魁)这个字来替代。至于卜奎在方言中汉译是什么意思,西清并没有解释清楚。

对于“卜奎”的达斡尔语发音,杨优臣先生认为是词格变化的结果,是从“卜库”衍化而来的。学者们公认,在蒙语、达斡尔语中,卜奎是“大力士”、“善扑者”的意思。由此可知,卜奎的父亲德勒布在为儿子取名的时候,希望卜奎将来能成为一名大力士,这非常符合少数民族取名的传统和习惯。即便今天,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许多叫卜奎的人。至于那种用“庬葛”、“孛苦”发音去生搬硬套“卜奎”者,不足为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齐齐哈尔文史专家谭彦翘(字钝庵)先生曾经发表过一篇“卜奎村•卜奎驿站•卜奎城”的文章(见《问学琐笔》),探讨过卜奎的来龙去脉。当时因《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有许多没有被翻译出来,卜奎史迹难知其详。而今,根据档案资料进行进一步考证,算作是谭先生文章的续篇吧。

    风刮卜奎

 

在清代的黑龙江,流传着“风刮卜奎”的传说,与“狗咬奉天”、“火烧船场”一起构成东北三大城市传说。其中,“风刮卜奎”名气最大,版本也最多。

第一个版本是清军将领霸奇兰规取江东说。据魏毓兰《龙城旧闻》记载:“齐齐哈尔城,每春日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飞尘蔽日,白昼黄昏,沙陨如雨。居人相传,有风刮卜奎之谣。考清初,副都统霸奇兰屯兵江西之齐齐哈尔屯,规取江东。乘大风之夜,拔军渡江,驻卜奎站。掘沙土筑营垒,一夕而成。天明视之,荒凉旧站,忽呈壁垒之观,土人诧焉。以为此江西齐齐哈尔之兵营,昨夜大风竟被吹过江东来矣。嗣萨将军因土叠建木城,恭将军改木城为砖城,寂寞之乡,一变而为省会繁盛之域。居民每于大风中谈往事,犹以为今日之卜奎城系昔年被大风吹来者,亦神话类也”。为此,魏毓兰赋诗到:“奎站当年一僻乡,何来军垒矗朝阳。齐齐哈尔西风紧,直送沙城夜过江”。不用翻译成白话,这个版本内容离奇,情节生动。

第二个版本是达斡尔人保护摔跤场说。顺治年间,达斡尔族人在嫩江西岸落户,耕牧渔猎,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还建起了摔跤场。康熙三十年(1691年),朝廷派到黑龙江的安本(大官),带着兵丁和风水先生来到齐齐哈尔屯,又是测量,又是“作法”,拟建城池。不久,建筑施工人员抵达齐齐哈尔屯,在这里划线、定牌、楔木桩,并运来了一些沙石和木料,开始挖地基。村民找到达斡尔族苏都日哈拉的族长苏义老人商量办法,希望有可能保留摔跤场。苏义老人看看天象,说道:“日落西山胭脂红,晚上保准起大风,咱们就如此这般”,然后各自回去准备了。

傍晚,果然刮起了大风,且越刮越紧。待天黑透的时候,飞沙走石,不得睁眼。乘着官府建筑人员已进入营地休息,苏义老人带领年轻人,顺着大风,把摔跤场上的定牌、楔木桩、木线、沙石、木料,拔的拔、装的装、运的运,不多时就把官兵在这里设置好的东西搬到了江东卜奎村旁边,找个地势稍高而地面平坦的地方按原样弄好。

第二天大风平息当施工人员来到工地时,无不目瞪口呆,以为东西全部丢光了。安本命令手下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才在江东发现了基址和物品。当看到这些东西摆放的模样时,安本以为这是神灵安排,于是将错就错,将城池建在了江东,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卜奎城。

第三个版本是达斡尔人保护赛马场说。据传齐齐哈尔城原建筑在嫩江西岸的齐齐哈尔屯总管府的赛马场上,当地的达斡尔人舍不得这个赛马场,故在城基已划线定桩后,一夜之间把线桩偷偷移到江东卜奎村附近。施工人员来破土动工时,找不到线桩,又不敢报实情,就汇报说是一夜西北大风将线桩刮到江东去了,于是,齐齐哈尔城随之建在嫩江东岸了。

第四个版本是风刮图纸说。这是乌力斯·卫戎(吴维荣)先生收集到的。齐齐哈尔建城之际,在地点上存在很大争议。以协领古斯塔为代表的一部分安本主张在齐齐哈尔屯建城,另一部分安本则主张在卜奎驿站建城。结果,古斯塔占了上风。于是,按照黑龙江将军衙门要求,组织人力画草图、拉街基、定方位、打木楔,做准备工作。就在这个当口,齐齐哈尔一带刮起大风,不少人家的房盖被掀开,树木也被折断,城市规划的草图也随风飘走。后来,古斯塔等安本派人寻找,最后在江东布库场(卜奎驿站附近的摔跤场)找到了。这种天象在当时人的眼中认为是神灵在宣示某种意图,于是,大家重新合议,确定将图纸发现处作为建城地点。这样,齐齐哈尔城最终建在了卜奎驿站附近。

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上,当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索伦总管玛布岱呈请建城时,是倾向于齐齐哈尔屯的。因此,康熙皇帝口谕时,城名确定为“齐齐哈尔城”。但兵部在考虑建城基址时,认为城池必须建在驿路上,但拟建的齐齐哈尔城却隔着嫩江,确实不方便。于是,将城池基址定位在卜奎驿站附近,但城名是康熙爷口谕的,不宜更改,仍称齐齐哈尔城。但老百姓却不管这套,依旧按习惯将其称为卜奎城。

(齐齐哈尔大集,张树明先生提供。其余源自网络)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