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 14:48:20
此案例是衔接前面拓慧书院11岁孩子心理行为教育引导实例 的后续调整分析,一阶段的调整目标(祛除惰性,学会付出,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方向。)一共将会有四篇分享给大家,孩子的心理行为调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根据上个月制定的调整方向和重点进行持续性调整和观察,本月谦谦的成长情况如下:
一. 包容他人方面
(一) 观察
事例:10月18日 下午后山绘画课上,谦谦很安静、专注的画了一幅人物画。拿过来给老师们看,老师们点评这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好得画,具体在于线条更清晰稳定,有条理和层次感,能感觉到谦谦静心专注能力比之前有所提升了,所以画风有所改变。孩子很在意老师们的评价,心里特别开心,自然会珍惜这幅画。
结果没一会功夫,婷婷老师三岁的儿子拿着彩笔在谦谦的画上乱画了几笔。谦谦回来的时候发现了,脸色暗下来,但这次没有很生气大声的责怪小弟弟,只是不停的说好可惜。我记得谦谦刚来书院的时候,以她的标准要求小丁丁,对小朋友也没耐心,经常毫不留情的把四岁的小丁丁说哭,但这次她没有这样做。
这是孩子在书院环境中发生的内在转变,回去的路上一直不开心,到宿舍后一个人悄悄的哭了半天(这个孩子天性比较乐观,极少见到她哭),老师上去做了安抚与引导。晚上待她们数学课结束后,老师发现她的情绪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单独跟她沟通了下,说发现她更宽容小伙伴了,那么喜欢的画被毁了,如果是我,我也会很难过,不过你还能克制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二.主动做事和帮助他人方面
(一)观察
事例1.老师给每个人安排了公共卫生区域,谦谦已经养成习惯在吃完早餐后主动打扫自己的卫生区域。晚上倒垃圾等老师安排的固定工作都会去做,没有故意偷懒找借口不去做的情况。
事例2.帮助小班的同学复习认字和学英语,这些她非常乐意去做。
事例3.在老师安排下,带领小班一起分进行运动后的总结,给他们提建议,帮助他们总结自己的优点和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总体来说有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和她自己刚来书院时比,已经进步很多了。还可以提升的地方在于学会主动去发现和做老师没有要求的、需要做的事情;另一点是对于每日需要做的清洁有质量的完成,这二点目前对她来说比较难,但却是她需要去突破的。
(二)原因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她天生喜欢安逸,这跟价值观引导、教育方式有极大关系。她接受了安逸是“好”,“做事辛苦”是不好的价值观,对这两者有很大的分别心,因此下意识就会不自觉寻求安逸舒适,尽可能避免辛劳,对她而言做事是不舒适的。
这一点在具体活动中比较突出,比如书院偶尔会安排训练体能和团体合作的活动,我们称为体育游戏课,老师会告之同学们这样做的目的和规则,主要是为了训练大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一个目标,并要求团队配合,训练多方面的能力,并讲解这些能力的价值所在。这些活动比较累人也耗体力,几轮下来,谦谦会不停的抱怨这明明不是游戏,这是体能训练,背后的语言是太累了,我不愿意参加。
在书院这两个月,老师帮助她分析懒散、逃避做事的利弊,她有一定的危机感,在做事方面意愿有所提高,然而原有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打破,做事的动力还没有从内在自然流露出来,因为固化的时间过长,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来重新建立.
二是习惯把注意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关注外在的人事物。
事例1:有次上外教英文课,谦谦已经坐在离老师最近的位置了,另外一位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看不见就站到老师跟前,谦谦几次用力的推开小朋友.
事例2:空闲时间更喜欢去画画看书吹陶笛,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外界的需要上。一部分跟她自身的兴趣个性有关,另一方面有可能是从小得到过多的照顾、在家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家中的资源优先给她、没有培养她为他人考虑的能力。
每个孩子的心性和起点不同,没有可比性,唯有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诚心的去帮助孩子,当孩子感受到了,有意愿按老师的引导去做时,成长机会才会随之而来。老师会继续推动她去做事,一点点打破她原有的错误价值观。
三.喜欢说话、缺乏思考方面
(一)观察
说废话比上个月少了很多,组织带领小班分享总结时会根据老师的引导去调整提问方式,展现了一定的思考力。每次哲学启蒙课上非常积极的参与发言,分析思考力进步很大。
说废话这一点毕竟习性是多年养成的,要完全改掉并不容易。有时她仍会说一些不合适的话如开玩笑说“邪恶的山姆老师”,即使老师有提醒过不可以这么说,下次又忘记了。
有时会说不合时宜的幽默,如一次运动课,分别由两个大女孩带队进行一个单脚跳捡小球的比赛,余沁然带着他们那一组做赛前测试,并鼓励她的队员,而谦谦则跟她的组员开玩笑说如果你们犯规,将会遭到哪种惩罚,她的幽默是非常好的特质,但如果用错场合,就会适得其反。如果不知道说什么,可以不说或者去问老师都会更好些。不知道做什么才合适,为了避免尴尬就会变成没话找话或瞎说话。
专注力、自省是谦谦学习进步和心性成长的重点突破口,而多话则会分散人的自我觉知,同时也造成思维混乱,因此她在这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老师建议她止语,通过止语,心神才会回到自己身上,不得不面对自己,去自省和觉知,如此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说出有价值的话。
四.卫生方面
(一)观察
事例1.有一天老师进她们的房间,房间有股浓重的怪味,两个女孩居然安之若素。只要隔几天不检查卫生,房间地上的垃圾、桌上的物品、地上的鞋全都乱七八糟。
事例2.孩子们会在比较正式的场合穿校服,每周两节英语课,为了表示尊重,老师和孩子们都穿校服上课。下课后就换下,由老师统一保管,并不需要每次都洗。一次收衣服看到谦谦衣服领子上有一道道的泥印,估计是脖子上的泥没洗干净加上出汗造成的,而男孩子们的衣服反而干净得多。
在老师几次检查,重点强调了卫生情况的重要性,并且规定下个月如果连最基本的卫生都不达标就停止上课,专门提升清洁素养之后,谦谦的卫生情况比过去略为好一些。房间没有怪味了、床单平整了些、桌上和书架的物品保持得比较好、卫生保持的时间整体变长了、鞋子则是最容易乱的。这一点需要长期持续的从行为到意识强化养成新的习惯。
洗衣服方面,因为孩子们洗衣服常常偷懒敷衍了事,衣服洗不干净,老师开始是让他们养成自己洗衣服的习惯,后面就要提高标准,要求他们洗得更干净并加快速度。因此老师统一给所有人上劳动课,要求大家一起洗衣服,教会每一个人洗衣服的方法,并持续检查他们是否洗干净。
在老师的仔细监督下,谦谦的衣服洗得干净了很多,达到了老师的要求,目前还需要老师的监督和持续的指导,当他们完全学会并形成习惯就让他们自己洗,再以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
谦谦在卫生方面一是要学会做事的方法,二是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增强自律。由其是后者,是她是否能快速进步的关键。老师会从这两个方向继续推动。
五 .做错事逃避责任
(一)观察
这种情况前大半个月一直没有出现过,最近几天却连续发生了两次。
第一次具体情况是英语课上,谦谦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打开网页看漫画小说,这些小说是没有经过老师审核同意的。在阅读内容方面老师有明确规定过必须要先问过老师,老师同意的书才能读。因此除了不该英语课上看小说,更不该看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书。谦谦看的是神怪类的,这类小说在这个年龄看多了并不适合,会影响她的理性思维的发展。
她知道自己犯的错误是比较严重的,非常紧张,老师问她为什么打开那个网页页面,她由于害怕受到惩罚,坚决不承认她在看小说,还撒了一个漏洞百出的谎,说一打开电脑就是那个页面,只要有基本电脑知识的人就能轻易识破,老师让她暂停读英语,她坚决抵抗,而且非常生气。老师让她止语安静,告诉她她最大的问题是态度问题,明明自己错了不仅不承担责任还对老师有情绪,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这是最可怕的。
第二次隔了一周也是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只是承认的态度好了很多,马上诚实的面对自己的过错。
两次事件发生在同一个星期,类似的事在第一个月也发生过。可以说每次事件她都非常难受,但好像都没有真正触动她的内心,只是难受一阵子就过去了,不久后又会再犯。
(二)原因
做错事逃避责任、产生对抗情绪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害怕犯错,担心老师不让她留在书院而产生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是当人认为有危险而由本能自动做出的,不受理性控制,潜意识的信念是:如果我不承认错误,证明我没有错,我就可以避免我不想要的后果;
二是推测之前出现过类似的事件,家长或老师的引导方式不合理,要么是情绪化的批评,要么没有给予孩子空间直接处罚,过于强硬,导致孩子形成强烈的自我防御系统,以此来保护自我不受伤害。
三是内心并不认为看那些书有什么不好,也许过去父母曾给她挑选过类似的书,现在虽迫于老师的权威不得不遵从,其实内心并不真正认可,同时她对这些神怪充满奇异幻想的书很感兴趣,难以抗拒书的诱惑;
四是孩子的对自我没有更高的要求,目标感不强,这是后期需要持续输入的价值取向。
(三)调整方向
1.老师更详细地跟她说明不允许看神怪小说的原因,让她明白老师每一个决定都是考虑到她们成长的利益,而非随性而为或滥用权威;
2.对恐惧的绪进行释放,减轻自我保护的自动化反应模式。通过几次心灵课,谦谦已经能跟随引导进行情绪释放了,后期会持续进行练习;
3.让她承担逃避责任的后果和痛苦,当第二次又发生看小说页面时,停课了两天,通过亲身深刻经的体验和感受,了解逃避责任、违反规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每次做错事写总结进行反思,并承担相应的代价,学会真诚地面对自己;
4.谦谦目前面临的是建立起对自我比之前要有高的要求和目标感,因些暂停其空余时间玩陶笛和画漫画,将这两项他最喜欢的爱好作为达到目标的奖励;
5.老师们在这一块做了大量的一对一辅导,分析行为的利弊,引导谦谦目前面临的问题、未来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及如何解决,目前需要承受调整的痛苦,一旦坚持下去,突破这些问题,会更自信,更有价值感,变得安定和幸福。谦谦能理解老师在帮助她,也表示愿意不断改善自己。
备注:老师第一次发现谦谦在读英语时看小说页面,谦谦当场不承认,大声的否认不是她打开的。老师非常严厉的指出态度很重要,不给她解释的机会,让她反省,下午待其平静下来才让她说。原因:孩子当时处理非理性对抗状态,极力否认是害怕承担后果,害怕学校不要她。同时也说明她很在意老师对她的看法,很希望留在这里学习。只是自控力不够,有时会跳回原来的模式里。
但这次如果还用上次撕名字的方法对待孩子的错误就会失效(之前是刚来学校一个月,一是第一次发生那样的事情,要给予孩子机会;二是还没有和老师建立足够的连接和信赖,孩子需要获得尊重与接纳,所以用当时的方法是恰与其分的)。
而这次不一样,第一:所有的孩子在现场都知道了事实,第二如果仍用上次的方法孩子会很轻松的面对,不足以引起他的触动和警示。当时不让其解释一是处理非理性状态,二是让承受一段时间的担心与痛苦,有了痛苦的体验,才会真正触动她的反省和改变的愿力,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
六.一起吃东西时抢吃的
这个毛病这个月没有再出现过,可以克制自己,耐心的等待,这部分是目前的改变最大的,后续我们会继续观察。
拓慧书院11岁孩子心理行为教育引导实例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拓慧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