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贺绪林

2022-04-23 15:49:31

很多人,知道电视剧《关中匪事》(也叫《关中往事》),甚至会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根据贺绪林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来的。贺先生,是杨凌作协的主席,为人谦和,包容大度,是我的校友,也是老师,但相识与相熟,却是近两三年的事情。

初读贺老师,是在高中。不记得读的什么,但记着读后的感觉,就两个字,佩服!细想起来,对贺老师的佩服,不是因文字,而是因为他那个人,受了那么多苦,硬是坚持下来了。其时,我正处于狂热的年纪,尚不能真正品评文字的好坏,文字之外的东西,更容易打动我。后来,慢慢地读了些书,经了些事,才知道,文字里的风轻云淡,或者是肝肠寸断,正是厚重的生活积淀。有那样的生活,才有这样的贺老师。

小说这个词,在中国出现得很早,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只是指琐碎的言论。汉代的班固,咱们这位咸阳乡党,在《汉书·艺文志》里把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他给小说下了个定义:“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才稍与今日小说的意义相近。自宋代开始,小说有了文言与白话两种不同的系统:文言小说起源于先秦的街谈巷语,历经魏晋南北朝,在题材或人物描写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笔记与传奇两种类型,特别有名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干宝的《搜神记》,直到清代,还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白话小说则起源于唐宋时期说话人的话本,故事的取材来自民间,主要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识。贺老师的小说,显然走的是话本一路。

贺老师的小说,单从文字上来说,不好看。受过传统写作训练的人,大概不太容易接受贺老师的文字。能把贺老师的小说读进去的,大概在两个极端,一种是学养积淀不太深厚,对于文字的诸多技巧并不了解,另一种是学养特别深厚,已经到了不究技巧只看神韵的境界。有一段时间,我也不太喜欢读贺老师的小说。读小说的人,一般说来,像牛吃草,先吞下去,然后才慢慢倒嚼,能嚼出味道,就觉得好,嚼不出来,就觉得欠点火候。当年大学里教我们《文艺学导论》的一位老师说,好的小说,往往在她读了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能让人头皮发麻。很显然,她追求的,就是那种能够引人回味的感觉。贺老师的文字,初看,干巴巴的,枯柴一样架着,连一点枝叶都没有,一点味儿都嚼不出来。其实,不是嚼不出味儿,而是嚼的时间不够,像喝酒,白酒容易出味,可红酒,入口是苦的,得费些时间,后味才能出来。品红酒要冷静,而品白酒,却必须热烈,生活阅历不同,品出来的味儿就不同。贺老师的小说,兼有红酒与白酒两种品质,一般人,开始品不出好儿来,等嚼出了味儿,人已经醉了。

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中西方观念互相碰撞的时候。年轻人多半更喜欢西方的东西,却不完全了解西文的文化,生吞活剥,又一知半解,觉得小说里如果没一点意识流,基本上不算小说;后来又被现代派的各种技巧所吸引,再后来是后现代。可所有的这些,在贺老师的小说里,一点都看不到。这在中国的当代小说家,是很少见的,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陕西作家路遥,虽然更痴迷于欧美,尤其是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但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以讲故事见长的中国作家。很多人说路遥的作品,文字功夫差些,其实不是文字差,只是他把绝大多数的心思,放在了故事上。贺老师的小说,比路遥更纯粹于故事,绝少细腻的心理刻画,人物藏在故事里,故事有多长,人物就有多长,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就越来越丰满了。很多酷爱读书的作家,比如贾平凹,喜欢走中西结合的路子,文人气重,更适合伏案阅读,像喝茶,要慢慢品;而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冲出文坛的贺老师,他的小说,则完全承着话本的传统,不适合阅读,适合听人讲,更是适合拍成电视剧看。贺老师的小说,是酒,看着只是一碗水,喝下肚子,辣心,然后就变成了眼泪,有上电视的潜质,我如果是导演,会把他的每本小说都拍来,拍出来,就能火,《关中匪事》就是明证。

中国文学,最大的传统,一在诗词歌赋,二在散文,唐宋以后叫古文,在文字表现上,有一种白描的手法,这是借用了中国画的术语。中国的艺术,诗文画本来就是互通的。白描妙处,在于把想说的话藏在文字背后,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小说里,也可以有白描,类似于硬写,敢硬写的人,都是高手,硬写不出来,才变着法子借了各种修辞,如烘云托月。贺老师写小说,就属于硬写,故事的背景,人物的烘托,很少铺垫,叙述性的文字极少,温柔敦厚一概不要,上来,就是干货,文字如椽,直戳戳地站着,不信写不出味道。这样的写法,还真有些匪性,著名的文人贾平凹先生说贺老师是天生的土匪,夸他把土匪写活了,《水浒传》也把土匪写活了。贺老师的小说,像老年人抽的旱烟,粗糙,年轻人抽一口,要呛得流眼泪了,等心肺都足够皮实之后,才可以尝出烟丝的暴烈,也才能品出暴烈之后的丝丝香甜。生活本来是苦的,可受尽了苦的人,却偏偏能含着眼泪唱歌,根本的原因,是对于生活的一腔热爱。

现实中的贺老师,一点匪气都没有,温和柔顺,有小脾气,也有大本事,是一个标准的文人,笔下的人物,乍看是土匪,其实只是至情至性的普通人。他把一生的细腻与豪情,编成了文字,能流传给后人,现实中的日子呢,吃的,住的,用的,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在俗人的眼中,多少有些恓惶,可他不以为意。大约,经历了风霜的老树,都这样吧!

2018530

 


补记:“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这段话中的“嫑”字,经常会被误写成“甭”字。这两个字都是合体字,意思大家都知道,读音完全不同,甭,音béng ,嫑,音biào,陕西人念成baobiào的读音,是不要连读出来的,而bao,则是不要的反切,似乎更为妥当。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