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和查经的目的、基本方法

2022-07-20 14:14:33


一、《》简介

《》是的唯一权威经典,分为旧约和两部分。“约”表示神与人之间的盟约,是极其严肃正式的盟约,倘若违约,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全书共六十六卷,其中,旧约共二十七卷,原文是希伯来文,是由犹太教传承下来的,主要包括律法书、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和先知书;共三十九卷,原文是希腊文,包括记载生平和言行的四卷福音书、叙述早期情况的《使徒行传》、使徒们所写的阐述教义的书信和使徒约翰关于末世的《启示录》。

关于《》的作者:(1)按着历史说,由四十位作者跨越约1600年写成,旧约中最早的摩西五经大约写于公元前1500年,最后的《启示录》大约写于公元100年,其中旧约最后一卷与第一卷之间大约间隔400年,《》无相关记叙,称为“沉默的400年”;(2)按着《》说,《》真正的作者是神,《》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第 3 章第 16 节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作者受同一个神圣灵感动而写成的,因此,虽经千年成书,全书的主题、结构和内容却浑然一体,首尾呼应。

二、在华传播简史

    历史上,曾四次传入中国,其中,前三次都昙花一现,第四次最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一次:公元635年,波斯传教士阿罗本(景教,,唐太宗李世民隆重接待,盛极一时。但约200年后失传。

第二次:公元1293年,,获得元世祖(1215-1294)热烈欢迎,获准在元大都自由传教,信徒超过万人。后来随着元朝灭亡而消失。

第三次:公元1583年,,于1600年得到明朝皇帝明神宗(1563-1620)的许可,在北京传教。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后,与传教士依然保持和谐关系,南怀仁(1623-1688),顺治皇帝(1638-1661)。但好景不长,1705年,由于在敬天、祀祖、祭孔是不是偶像崇拜和迷信活动这一“中国礼仪之争”问题上的分歧,北京清康熙皇帝(1654-1722)宣布与罗马教廷决裂,颁布了禁教令,成为鸦片战争之前清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被此后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所继承和严格执行。

第四次:1807年,25岁的马礼逊(,更正教)凭着信心,使的福音第四次叩响中国紧锁的大门。终于在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更正教是的一个支派,在华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拓荒时期(1807-1842)、广传时期(1842-1900)和中国时期(1900-1949)。鸦片战争前为拓荒时期(1807-1842),从马礼逊入华至《南京条约》的签订。期间,传教活动被清政府禁止。早期来华传教士多在南洋和澳门的华人中布道,同时学习汉语、翻译《》,为日后布道工作的全面展开做准备。南洋地区的马六甲、巴达维亚、新加坡、曼谷成为对华传教的前哨基地。马礼逊和早期来华拓荒的宣教士,根据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形,建立了一个文字、教育、医疗配套的宣教格局,这个格局大体上沿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方传教士撤离。

三、中文和合本的来历

中文和合本《》:“和合本”,又称“和合译本”,全称“国语和合译本”,是诸多《》译本中的一种。从1891年至1919年,历经 二十八年由英文版《》译成、出版。

传教士简介:马礼逊(1782-1834)因着他,中国出现了第一本中文《》,第一所现代学校,第一份报刊杂志,第一座西式医院,第一位中国徒,第一个本土传教士。

自从1807年,更正教英国伦敦会宣教士马礼逊(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来华,并开始翻译中文《》以后,相继来华的宣教士也继续分别译经。至十九世纪末,已经有二十七种《》中文译本,还有方言译本的全部或部分《》七十余种,显然对于信徒间的交通和教导极为不便。

1890年, 上海宣教士大会议决定出版一本全国通用的中文《》,务求做到文笔顺畅而又忠于原文。次年,共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分别负责三种不同文体的版本:文理、浅文理、以及国语。

1890年,在华各宗派和合协作,组成译经委员会,推选七人为委员,狄考文(CalvinW. Mateer, D.D.,LL.D., 1836-1908) 为主席。到1907年,翻译完成,旧约只译了诗篇,狄考文即离世。后由富善(Chauncey Goodrich, L.H.D.,Litt.D.,1836-1925) 继任主席,领导完成了新旧约全书的翻译工作,于1919年中文和合本《》终于出版问世。从1890年到1918年,译经工作历时二十八年才完成。在1919年出版时,原来的译经委员,只有富善一人得看见这本中文和合译本《》的问世,当时他也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了。

和合本《》出版时,,《国语和合译本》也适时的成为推行的范本。它适应了时代要求,出版以后深受欢迎,成为今日绝大多数采用的标准译本。

四、查经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查经的目的:《》是无限的神以文字的形式向有限的人类启示他自己,读懂《》是认识神的途径,是信仰的根基。查经是为了运用人的知识和智慧,稍微能读懂一些神的启示。

虽然《》是的唯一权威经典,但是必须要明白,查经不是为了要明白的历史、概念、理论等,虽然这是顺带能达成的事情。因为和、伊斯兰教、印度教、马克思主义等其他,本质上都是哲学,是人类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其中涉及到对于神是否存在、存在一神或多神等观点,实质上是人否定神的存在或者人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神。但是,人类实际上极其有限,而神是完全超越人类的无限的存在,用有限去思考、寻找无限,是不可能正确认识,也不可能找到的。比如,倘若你对着鱼缸里的鱼说话,想让它明白你认识你,可能吗?不可能!除非你自己变成一条鱼。既然,你和鱼都是存在物质世界这一有限空间的,尚且无法做到;那么,完全处于不同维度空间的神和人,人如何靠着自己寻找、认识、明白神呢?

与各种相反,信仰实质上是无限的神乐意向人启示他自己,来亲自寻找有限的人。神启示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对人类个体的个别启示,比如《》作者受神的灵感动写作,或者见到各种异象,记载在《》中;(2)在历史的传承中,主要是以《》这一文字的形式来启示;(3)按着《》记载,历史上神甚至亲自来到人类世界,做了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来亲自寻找人,为要向人启示他自己。

查经的基本方法

第一,按着《》教导,《》既然是神的默示,就需要有神圣灵的带领、启示,才能稍微读懂一些。要心怀敬畏,读经前要谦卑在神面前,祈祷祈求圣灵的教导。

第二,查经需要了解每一卷经文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气候背景、相关叙述含义、各卷经文内容间的联系等,应当逐章逐节地读,要全本完整地读,因为神不会说废话,《》上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倘若一件事、一句话在《》上反复重复,说明是非常重要的,要特别关注。另外,解释经文内容不能套用现代人的一些观点、观念、习俗、风俗去理解,否则很容易曲解;更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很容易读偏。许多异端、邪教就是通过对《》的曲解和断章取义而产生的。

第三,《》原文本没有分章节、标点符号等;现代的中文和合本为了阅读方便,进行了章节、标点符号的标注。每一卷经文的名称都有个简称,在《》的目录中写明,请务必事先熟悉目录。查经时,通常以某卷某章某节来定位到具体经文,比如,创世纪第三章第2节,简写成“创三2”;第四章第3节,简写成“得四3”。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