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生活,无所不包|细说杨家埠木版年画

2022-07-20 15:42:32




木版年画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也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反映百姓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尤以山东潍坊、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三地年画最富盛名。在传统手工艺日渐消逝的今天,逢年过节在家中挂上一幅色彩鲜艳的年画,就显得格外热闹和喜庆了。



< 文章转自 51非遗 >

杨家埠木版年画 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其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


2006年5月20日,。



明代洪武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已初具工艺基础;明代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以后,杨家埠先人先后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四家画店;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面积239.4平方米,房屋11间,保存完好。清代乾隆年间,是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杨家埠年画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嗓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此时画店纷开,仅西杨家埠由杨氏一家开设的就有82家;清代咸丰年间杨家埠年画达到辉煌期,画店百家,画种上千,年画产品行销大半个中国;清末民初,木版年画开始“以变图存”的革新。大顺画店的杨九经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创立了东大顺画店。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别具特色。


不受自然的约束,以丰富的想象力,概括、浪漫主义、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简练、粗犷、朴实。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简单鲜艳。



杨家埠木版年画按张贴部位可以分为:门神类、炕头画类、窗帘画类、中堂画类、实用年画、条屏画类等。它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美女娃娃、吉祥欢乐;人情世事、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时事新闻、讽刺幽默;还有些以实用为目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明代年画绘刻工丽缜密,古朴雅拙。开始,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题材比较狭窄,以刻印神像年画为主,如《灶王》《门神》《菩萨》等,以及一部分取法于小说、戏曲、科技书籍插图。清代前期则品种增加,绘刻技术更加精熟,产生了如《张仙射狗》《年年有鱼》《刘海戏金蟾》那样绘刻稳健,具有节奏感的大量优秀作品。题材也空前扩大,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的神像画更加齐全完备。


清末,年画艺人不再沿例其本,开始创新。首先新出的年画开始多以戏曲故事与公案小说为题材,其次是“发福生财”的吉庆画。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师还突破陈规,吸收其他绘画的特点,新绘画样,吸收了国画的笔墨情趣,用单一的墨色,分为几层次印刷,印刷成“墨货”,一年四季均能销售。这些作品给深受列强入侵、盗贼蜂起之苦的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新中国建立后,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重新焕发了生机。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吸收了历史和现代的制作方法,将杨家埠年画提高升华,并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创新,创作了大量新画。


时至今日,杨家埠年制作的木版年画高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山东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那里,人们可以欣赏到100多套年画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后的各种各样的年画制作工具、原版,还可现场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年画制作工艺。



用一张美丽的年画

守护天地  寄托祝福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或扫描二维码可预购



加入枫林晚微信群

请添加小编微信2470994762,备注“加群”

下载映客APP并关注映客号134004881

即可收看活动的视频直播哦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