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离喧嚣尘世的淡定,拈花有悟:琉璃

2022-01-26 12:04:11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一直喜欢琉璃,有一种说不出的纯净,让人忘却烦恼。

它,是一种古老的工艺,更是一种哲学和宗教;

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

它是一种淡定,一种避离喧嚣尘世的淡定。



琉璃,是汉代中山靖王墓的琉璃耳杯的“琉璃”,是唐代诗人诗词里“一条秋水琉璃色”的“琉璃”。

1968年,中国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汉代中山靖王墓里,著名的金缕衣旁,发现了两只翠绿色的琉璃耳杯,可能是中国现存可见的、最早的中国脱蜡精铸琉璃器,距今至少2100年。



琉璃,古已有之,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在民间很少见,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


其工艺繁复,需数十道工序,且以手工为主。因其“火来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

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的体现。

它温润光滑,飘逸潇洒,深受古人们的喜爱。


相传是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的。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之气暗藏其间,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进献给越王。

越王感念铸剑之功,原物赐还,还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

其后,范蠡访遍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相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配饰。 同年战事起,越大败。


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西施的泪水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



传说后来范蠡功成身退,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以经商致富,广为世人所知,被民间称为财神。

传说中最早的财神聚宝盆,就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认为是聚财聚福的财神信物。

琉璃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用周星驰的话来说,打碎一只酒杯就被贬下来,做神仙做成这样也够背了。



琉璃是有分类的,以古法琉璃为例,以古越时期的天工坊琉璃为代表,采用中国传统琉璃制造工艺手段,相传为范蠡所创,对材质和工艺要求很高,造型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


琉璃的通透晶莹早就让世人向往。“火里来,水里去”的20多道复杂工艺,造就了琉璃水火相融的传奇。

昂贵的有色水晶材料历经烈火的焚烧,在水中有数十步精巧的打磨工序,达到晶莹剔透、柔和润洁的表层质感,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产生瑕疵。

如此具有神灵气机的宝物,温润光华的琉璃,后来更被引为镇教七宝之一。《药师经》里的理想世界是琉璃净土。


琉璃,是冰清玉洁的仪式,是纯净明澈的虔诚,是心静如水的安宁。在这个喧嚣染满的尘世市,物质衍生浮华,也许我们的心,再也没有初生般洁净,沾上了瑕秽,染上了污浊,但请保持,琉璃般洁净的光泽,单纯的秉性,坚强的性格,宁静而理性的心境。  


穿越洪荒,刺破苍穹,

愿,身似琉璃,内外明澈!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