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英雄》(立夏)

2022-02-05 16:15:35

【小说阅读】《英雄》(立 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晶亮的眸子中全是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嗤嗤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扔出去,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得那么亲切。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蒙蒙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黯然,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什么话。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经很陌生了。
  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敬佩。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里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涌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她含着眼泪坐在台下仰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十年为一个叙事单元纵向组织材料,用特定场景展现人物生活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在这种变迁中展现作品主题。

B.小说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多用巧合安排人物的相见,主要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侧面塑造英雄的人物形象。

C.“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女主人公在听到英雄事迹汇报时,记住了英雄的右手和容貌,一辈子都没有忘记。

D.小说结尾写到“泪水涌上了她的眼睛”,这眼泪一部分是因英雄的死去和英雄的一生而流,但更多的是为社会的冷漠而流。

E.小说写到女儿看到英雄的手时哭了,又描写女主人公当年不害怕,意在形成对比,表现女主人公的勇敢和孩子缺乏英雄崇拜意识。

(2)第三部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6分)

                                                                                     

                                                                                     

(3)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小说中的“她”最突出的形象特征,并分析这个人物的作用。(6分)

                                                                                     

                                                                                     

                                                                                     

(4)有人说,小说中50岁时的男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和鲁迅笔下中年闰土的完全一样,你同意吗?为什么?并探讨造成英雄改变的原因有哪些。(8分)

                                                                                    

                                                                                    

                                                                                    

【】11.(1)A3分,B2分,D1分。(D项对内容把握得有失偏颇,有脱离语境拔高主题之嫌,所谓“更多的是为社会的冷漠而流”不准确。C项,文章第四部分写到她无法回忆他年轻时的容貌,所以C错。E项分析过度,小女孩的哭泣一方面是由于只有5岁年纪太小,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发现眼前的英雄和心中的想象反差过于巨大而哭泣;同时也不是为了表现女主公的勇敢。)

(2)不可以。1内容上,通过虚写(回忆)当年她对英雄的崇拜,侧面烘托了他当年的英雄形象;2主题上,揭示作品主题,反映社会上当年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之热烈,反衬当下英雄被漠视的遭遇;3结构上,呼应第一部分中她被英雄事迹感动的内容,又为下文写她始终记得英雄并最后为英雄的下场落泪埋下了伏笔,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每点2分,应题处不给分。)

(3)第一问:她是一个对英雄心怀敬意、充满同情心的女人。(2分,每个定语1分。)

第二问:1线索人物,她见证了英雄人物生活的变迁,以她的视角观察英雄,组织叙事;2蕴含作品主题的人物,作者通过着力描写其丰富的心理活动并以她的生活稳定安闲来表现和反衬英雄的弱势境遇,从这个意义上揭示作品的社会性主题。(每点2分。)

(4)不同意,两人虽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本质上却不同。因为:1表面上看,两人都因长期作为社会底层人物而默默接受生活的现状,变得谨小慎微;2但实际上,英雄的内心中还是保有他的本色,能够见义勇为,闰土的内心则不再具备儿时的英武气概。(4分,比较式作答,各2分,应题处不给分。)

造成英雄变化的原因有:1因为社会对待英雄口惠而实不至,社会没有一套更合理的制度给予对社会有功者相应的回报,从他摆摊和领困难补助可见;2因为英雄自己在时代的变迁中,其性格要素更多地表现为沉默、憨然、惶恐,似乎是默默接受了命运的安排;3四五十年的时间跨度实际上标示的是社会巨大的变化,而作为渺小个体的人们,哪怕是“英雄”,也大多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或在时代巨轮下变得平庸,这本身就是历史的真实逻辑。(各2分,答出两点即可,因为有探究性,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

第一问也可以答为:同意,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精神状态完全相同。因为:两人都因长期作为社会底层人物而默默接受生活的现状,变得谨小慎微;两人的意识中都有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闰土是对出身为“老爷”的“我”唯唯诺诺,“他”则是对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她”惶恐不安。(由表及里分层作答,各2分,应题处不给分)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