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同事,我选范伟;选领导,我选陈冠希

2022-04-14 07:57:43

◎作者 | 曹泽宇

◎来源 | LinkedIn(LinkedIn-China) 已获授权

LinkedIn领英是全球知名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今天要说的是一部大受欢迎的小众电影。

 

这部电影很旧,就像一个来自民国的古董。说的是旧年代的人和事,穿的是旧中国的长袍粗布衫,用的也是白话与文言夹杂的民国话。

 

这部电影也很新,讲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人情世故,演绎的是“中国式”职场中耐人寻味的人际小品,输出的是对职业和人文的全新哲思。

 

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小说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去年出品、今年上线,范伟凭它拿下金马影帝,观众们则在光影中找到了不得不面对的职场人情冷暖中另一种可能的视角和姿态。

 


这样一部“上了年岁”的电影却在年轻人当中大受欢迎,原因就在于它既是电影,也是人际课。

 

而对于初入职场的观众们来说,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职场教科书”。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曹泽宇,香港中文大学在读,广院电视民工,一个会讲粤语的东北小伙。


01一筐鸡蛋引发的风波

事情要做得漂亮还是要做得好?


故事发生在战时的重庆,围绕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产出各种紧俏农产品的农场展开。

 

核心的人物有两位,一个是范伟扮演的丁主任,一个是张楚扮演的尤主任。这两人一前一后、一旧一新、一个老派传统一个开放新锐、一个世故圆滑一个秉直严正。

 

每个观众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无数个可以对号入座的影子——同事、上司,甚至自己。而矛盾和对抗,也好似现实职场中的扯皮和撕咬,在这俩人之间上演。

 

农场风调雨顺、瓜果长势喜人,可却每年都在亏损。

 

为什么?原来在深谙中国传统处世哲学的丁主任治下,农场乌烟瘴气,工人监守自盗。但丁主任坚信一切都大不过人——

 

只要把人打点好了,一切都可以大事化小,变成“不成问题的问题”。



他也的确这么做的,股东们看在他每年的“打点”上,谁也不说什么。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农场的窟窿也就这样一天天变大。

 

这是一部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的电影。

 

在中国的特殊国情就是:一件事情,你不光要做好,还要做得漂亮,要顾及到方方面面,要尽量让所有人满意。

 

毫无疑问,丁主任是这里的行家,这也是丁主任在上面股东和手下工人之间如鱼得水的原因。

 

丁主任的夸张之处在于:他只把事情做得漂亮,根本不做好。

 

上工的时间一减再减,每个人都可以偷拿农场的东西,本该卖出的白菜被偷偷挪作他用……

 

而这些,手下的那些有技术的工人其实是看在眼里的,他们在叫着“场主”时,又有多少尊敬呢?

 

果然,不满丁主任作风的股东,委派了新的农场主——尤主任。




他一到任就开始清查账目,规范农场的各个规定,农场也开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丁主任不在的期间,尤主任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农场迎来了一片黄金发展期,在英国学过园艺的他身先士卒,任何活计在他手中无不叫人心服口服。

 

工人们在怨恨中也不得不佩服新场主的能力,农场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尤主任也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全然不近人情,不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

 

于是工人们,尤其是丁主任游手好闲的亲信们开始反弹。

 

故事也在这时达到高潮——在丁主任等人的排挤下,一向正直的尤主任因为其夫人“偷”了一筐鸡蛋而被抓住把柄,在一片“群情激奋”声中黯然离去。

 

这样的情节、人物设定、脉络走向,耳熟吗?眼熟吗?


02

共赢还是你死我活

悲剧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农场的问题本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悲剧依旧发生了,丁主任和尤主任二人的性格矛盾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两个人的性格一刚一柔,像极了如今职场和社会通行的两种处事风格。

 


几年前媒体一直嚷嚷的“共赢”虽然现今已然销声匿迹,但其“皆大欢喜”的处世特征在如今依然被很多人奉若圭臬。

 

同样是近几年,《狼图腾》在企业中大火,它推崇的狼性文化也依然在企业家和白领之间盛行,吸引了大批拥趸。

 

两个看似矛盾的主张都在昙花一现之后雨落湖平,究竟谁对谁错,没有定论。正如在很多情况下中国的问题一样,没有答案。

 

任何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着成立前提的。

 

那些嚷嚷着“共赢”的人知道,前面有着广阔的资源,可以在保持两个人都赚得盆满钵满的前提下还保持一团和气。

 

对那些推崇狼性文化的人也知道,在有限的资源面前,谦让不是美德,有些战争就是你死我活,至死方休,这个时候还想要寻找共赢的道路就是自寻死路的天真做法了。

 

在这时,我们再回头看丁、尤两主任之争就不免令人唏嘘了。

 

其实丁主任的一切斡旋只是想要保持住自己在农场的权力地位,尤主任不爱钱财不喜权力,只想把农场办好,他甚至有着更长远的“农业救国”的理想。

 


本质上来说,他们二人的目标完全不冲突,甚至有互相促进的趋势:尤主任发挥他的优势对农场制度进行革新,丁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他的优势帮助尤主任协调管理层和股东,管理层和手下工人之间的关系。

 

就是这样原本可以成为“黄金搭档”的两个人,却从来不去想另外一种共存的可能。

 

沉浸在“人际学”中丁主任的格局完全限定在你死我活的人际斗争中,而尤主任有犯了理想主义者理想化一切的通病,一心想着出淤泥而不染和改变世界。

 

于是丁主任故步自封,一心想着怎么把尤主任挤走,全然忘记了场主的职责是为股东盈利。

 

于是尤主任不谙世事,完全不懂妥协,一味猛冲,最终被积怨已久的工人赶走。


03标准的力量

陈冠希在纽约大学的演讲


其实两大主任最大的不同在于,有的时候不同的标准与不同的做事方法在特殊的前提下是有着想似的结果的。

 

正如让农场所有人都获利这件事,丁主任可以让大家直接拿农场的东西,而尤主任在努力让农场整体获得收益,但两个人不同的标准就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这个有关于标准的抉择,职场人每天都在面对,就连因为事件开始改弦更张、投身商海的陈冠希,也曾面对。

 

虽然近几年陈冠希老师脸上胶原蛋白的流失速度赶得上吴亦凡与薛之谦人设的崩塌速度,但他的成熟程度也在时光的荏苒之中与日俱增。



我们都说他“错不逢时”,因为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吴亦凡郭敬明等小鲜肉之流的所作所为比起陈老师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韩寒多年以前的一句评论竟然一语成谶:“低俗的底线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突破的。”

 

之前经历的一切风波在陈冠希身上都变成了成就如今的他的充分条件。

 

最近他在纽约大学的一场有关于中国制造的演讲火遍全网,他说不要因为产品是中国制造或者说在中国发行就降低对其的标准。



一个好的产品是有着客观的,国际化的标准的,中国毕竟是一个在发展的国家,有些时候你适当降低一定的标准依旧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

 

问题是你要不要这么做?

 

陈冠希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家境优渥的他完全可以以玩票的心态去开公司,但是他就是用这样死磕自己的标准成为了今天的设计师陈冠希、商人陈冠希、rapper陈冠希。


他打破了Nike从来不与中国公司合作的“潜规则”,至今还在用“中国制造”来让那些充满偏见的声音闭嘴。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呢?这是一个像送分一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却要用近半个世纪来回答它。

 

故事的结尾,尤主任心灰意冷地搬走,丁主任如愿以偿地继续着他“敷衍一切”的行事作风,而今年的果子也因为尤主任的精心照料长势喜人。

 

只是在股东问他“为什么果子长得这样好,农场还不盈利”的时候,丁主任却不敢看股东,只是把目光望向果园,喃喃道:

 

“等明年,果园走向正轨,肯定会盈利的。”



不知道他看向尤主任亲手修建的葡萄架时,有没有想起尤主任这个永远拒绝降低标准的“傻子”。


很多读者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智谷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